日本地震“余波”未盡 商品價格跌宕起伏
上周五(11日)日本發生的9.0級大海嘯,在本周(14—18日)持續發酵,令大宗商品市場跌宕起伏。國際原油、農產品等商品價格急跌急漲,而國內商品價格波動幅度稍緩,多數呈現階段性觸底反彈之勢。
本周初,日本震后“余波”未盡,仍然沖擊著全球資本市場,令整個商品市場承壓。周二(15日),對日本核泄露危機的擔憂情緒重創當日市場,紐約和倫敦市場油價跌幅均逾4%,創下13個月來最大跌幅,ICE棉花連續第二日跌停,原糖期貨大跌近8%,CBOT大豆和玉米期貨跌停,小麥期貨大跌至7個半月低位。東京TOCOM橡膠期貨大跌逾8%。
臨近周末,隨著核泄露問題稍稍緩解,國際原油價格開始反彈提振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在周四(17日),市場出現戲劇性變化,紐約和倫敦兩個市場油價漲幅均接近4%,倫敦三個月銅期貨上漲逾3%,CBOT玉米及ICE棉花漲停,CBOT大豆和ICE糖漲幅皆在3%以上。截至18日收盤,多數商品繼續維持上漲之勢,收復震后的“失地”,并錄得一定的周漲幅。
原油方面18日由于利比亞宣布停火,動蕩局勢有所緩解,國際油價小幅下挫。截至當日收盤,紐約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35美分,收于每桶101.07美元,全周下跌僅9美分。倫敦5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97美分,收于每桶113.93美元,全周上漲1.06美元,與紐約市場的價差有所擴大。
永安期貨研究院分析師鄭若金認為,近期國際投行可能會繼續借助日本地震以及中東局勢等題材繼續炒高油價,但日本地震給全球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全球通脹壓力加劇并不能支撐高油價。與此同時,當前全球擁有充足的石油儲備應對任何供應中斷,而且IEA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前期埃及和利比亞動亂并沒有造成全球石油供應減少,結果卻是2月份全球石油產量創歷史新高。
一周之內,全球商品市場在日本地震“余波”中跌宕起伏,與國際大宗商品的急漲急跌相比,國內大宗商品波動幅度稍緩,整體趨勢多數顯現階段性觸底反彈之勢,從各品種來看:
本周國內最受矚目的商品莫過于一貫低調的食用鹽,由日本核泄漏危機導致的食用碘鹽搶購在全國多個地區發生。生意社總編劉心田告訴記者,雖然食用碘鹽超市一包難求,但原鹽市場目前保持穩定,他認為,食用碘鹽搶購是日本核危機引發心理恐慌的市場表現。
軟商品方面,橡膠、棉花、糖等商品期貨先后觸底反彈,其中橡膠在泰國政府表示暫時停止出口橡膠,并要求供應商控制橡膠價格在120泰銖以上等因素提振下,再次反彈至每噸35000元附近,周漲幅逾2%。
谷物方面,我國在小麥、稻谷方面國家調控能力較強,受國際同品種期貨的波動影響較小,強麥、早秈稻期貨品種呈現震蕩上行格局,周漲幅分別為2%、1.5%。玉米與國際玉米走勢較為接近,但波動幅度較小,僅在2%左右,維持約0.17%的周漲幅。
油脂方面,豆油、菜子油、棕櫚油三大油脂與國際油脂走勢類似,呈現V形走勢。在連續三日的下跌后,后兩日強勁反彈,收復“失地”,三大油脂都錄得微弱周漲幅。
有色金屬方面,銅鋁鋅走勢各異,滬銅緊隨外盤呈現觸底反彈之勢,周漲幅達3.77%,重返每噸71000元以上;滬鋁延續第五周下跌,觸及4個月來地點,周跌幅近1.6%;滬鋅震蕩上行,周漲幅逾2%;新品種鉛期貨模擬交易已于3月15日開始,將在3月24日正式掛牌交易。
鋼材方面,受日本地震影響,市場擔心鋼材供應減少,而災后重建將拉動鋼鐵需求,國內鋼價在一個多月持續下跌后首度強勢反彈。螺紋鋼價格期現價皆上漲,滬螺紋期貨上漲逾2%。
動力煤方面,16日海運煤炭網指數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平均價格與上周持平,維持在767元/噸。渤海商品交易所交易的動力煤品種周五(18日)結算價比上周五(11日)上漲11元,至823元/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