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服裝穿“洋馬夾” 借洋名賺取暴利
同樣的衣服,貼上個洋標簽,就身價倍增,但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近一半“洋商機,找個代理公司,花錢注冊個外國公司,一個“洋品牌”就出爐了。
多數“洋品牌”都是中國造
近日,記者走訪了海信廣場、巴黎春天、佳世客等商場,發現大部分動輒上千上萬元的男裝都冠以“洋名”,MOOFFY、COZZI、Baldinin、shark等“洋品牌”占了商場的半壁江山,尤以男裝居多。
這些“洋品牌”服裝中,襯衣最低的也在千元以上,西裝類服裝標價上萬的比比皆是,相比之下,各種國內品牌的西裝定價多在5000元以下,襯衣則大多賣到幾百元一件。
記者發現,各種洋品牌和國內品牌除了在名稱和價格上懸殊較大之外,產地卻大都相同。大多“國際品牌”的產地一欄都標著廣東、上海、天津、浙江等地。
6200元可注冊“國際品牌”
記者調查發現,只要找個代理公司,花上幾千元,在國內注冊一家國外的空頭公司并非難事。
3日,金華公寓一家代理公司負責人楊先生介紹,注冊的公司名稱由商家自己決定,注冊中國香港公司大概4500元,再注冊國外商標則需1700元;注冊外國公司則需8000元到10000元。楊先生說,現在為了提高“品牌價值”,國內服裝業內注冊“洋品牌”的企業為數不少。
山東路一家代理公司的姜小姐向記者展示了在中國商標網上查詢到的40家注冊“鱷魚”商標的企業,這些企業注冊的商標名稱基本相同,但顏色形態各異。
買“洋品牌”注意看網站
“消費者購買洋品牌不能只認準名字,需要看清標牌上的生產商和網站等信息,確認是不是貨真價實。”清泰律師事務所國際部主任孫玉亮告訴記者,從法律角度講,傍名牌是一種對消費者的欺詐行為。
對此,孫主任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洋品牌”時,該看仔細生產商和網站等信息,如果“洋品牌”連個英文網站都沒有,真假可想而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