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外貿升級:從商品輸出轉向資本輸出
從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過渡,這或將成為中國在“十二五”期間外貿戰略升級的一大發力點。
上周末,曾參與編制工作的商務部相關人士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和對外經貿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對外經貿2011春季形勢分析會上表示,在“走出去”戰略方面,對外投資合作是“十二五”時期中國對外經貿的重要方面。
“我們認為開放大國、開放強國的標志不是進出口的規模,而是通過資本來配置全球要素的能力,現在我們的出口已超過了美國,但是美國跨國公司海外生產在海外銷售的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相當于美國出口的5倍。”該人士表示,“我們‘走出去’這幾年有了一個比較快的發展,總體上來講規模不大,產業層次還不高,所以‘十二五’時期,我們提出要從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來過渡,從資本積聚向資本輻射過渡,爭取在全價值鏈上獲得更多競爭的優勢和主動權。”
“日本對外投資比率非常高,中國也在組織戰略,但像中國、印度還是作為主要的外資吸引國,雖然也在成為新興的投資來源國,但和發達經濟體來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差距。”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校長助理趙忠秀在會上表示。
事實上,從商品輸出轉向資本輸出并不是中國的首創。以日本的發展為例,在上世紀60年代通過對外貿易創造了經濟騰飛之后,日本就逐步加快了對海外的直接投資和產業轉移。截至2009年,日本已經連續19年成為全球海外凈資產最高的國家,也就是全球最大的債權國。特別是從2005年開始,日本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表中,經常項目下的投資收益盈余就超過了貿易盈余,這意味著日本已經完成了從輸出商品到輸出資本的轉變。
日本媒體認為,按照以國際收支動向來檢測經濟成熟度的“發展階段說”,日本已經從一個“未成熟債權國”向“成熟債權國”走出了第一步。幫助日本騰飛的那一代日本人已經帶動日本全社會進入“老齡化”階段,但逐步增加的投資盈余將繼續保持這個國家的長期競爭力,削弱“人口紅利”消失的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債權國之一,中國如今也面臨著一系列潛在的挑戰,例如“劉易斯拐點”是否已經出現或將何時出現以及“人口紅利”何時消失。盡快推進中國從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轉變,不僅將使中國從全球生產中心上積累的競爭力延伸至全價值鏈生產中,也將緩解“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困擾。
對外資本輸出將伴隨著一系列的產業轉移。《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閱了日本2009年的收支平衡表發現,在制造業方面,日本最主要的投資行業是電子、機電設備制造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在非制造業方面,日本最重要的投資行業是金融業以及零售業。記者注意到,這都是日本一直保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
在中國“十二五”轉向對外資本輸出所帶來的投資行業選擇上,從有競爭力的行業入手或許是值得借鑒的經驗。
上述商務部相關人士表示,一方面,中國要把具有成熟技術和比較優勢的輕工、紡織、家電和一般裝備制造業這些產業向外轉移,形成境外生產能力,更加貼近市場;另一方面,要把一些重化工業、粗加工的環節向外轉移,以更加貼近資源的使用,為投資目的地帶來就業,促進當地發展,同時促進戰略資源的國際并購,促進技術和研發能力的提高。
“從主體方面來看,我們要培育中國自己的跨國公司,這是鼓勵有實力的大企業;與此同時,我們要通過海外建立經貿合作區、開發區的方式來鼓勵中小企業,來鼓勵同一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集群式走出去,提出整體抗風險能力。”該人士在會上補充說。
在國家對企業“走出去”的輔助政策上,記者注意到,“十二五”規劃已有安排。規劃強調,提高綜合統籌能力,完善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強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宏觀指導和服務。加快完善對外投資法律法規制度,積極商簽投資保護、避免雙重征稅等多雙邊協定。健全境外投資促進體系,提高企業對外投資便利化程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