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用工荒”是個好時機
據媒體報道,春節過后,東部沿海地區“用工荒”愈演愈烈,與往年不同的是,隨著中國經濟地圖的悄然變化,連歷來大量輸出勞動力的中西部省份也加入了“鬧荒”行列,加入搶奪農民工的大軍。針對這種狀況,許多專家學者紛紛驚呼“劉易斯拐點”已然來臨,“用工荒”正倒逼產業升級,迫使企業在提高用工待遇之外,更加重視科技投入,推動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顯然,“用工荒”的凸顯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同時,“用工荒”的凸顯也為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和能力提供了大好時機。
當前,我國依然面臨艱巨的發展任務。促發展、保民生是科學發展的根本所在,發展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改造,淘汰落后產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僅僅是改善“用工荒”現象的第一步;從長遠發展來看,著力改善民生,提高廣大人民尤其是廣大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水平才是可持續發展的要義所在。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企業搶奪農民工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企業薪資待遇不斷提高。
當前,隨著勞動力就業結構的變化,新生代農民工對外出打工的心理訴求更加全面,要求更高。這也使政府、企業除了在提高薪酬待遇之外,還要在改善生活環境、勞動環境,提高農民工社會保障方面動足腦筋。據報道,在企業用工的爭奪中,為了把人留住,許多地方政府除了打出“待遇牌”,還大打“親情牌”、“鄉情牌”、“保障牌”。有些企業為了留住工人,不僅大幅提高了待遇,還在新建的工人宿舍里安裝了空調、電視,周邊配套了網吧、書店和放映廳,工人們可以憑票免費使用,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由此看來,“用工荒”的凸顯為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提供了一條有效路徑。
社會保障是勞動力再生產的保護器,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對外出務工人員而言,“半城市化”發展瓶頸使農民工處于兩難的尷尬之中:“回老家,村里人覺得我們是城里人;在城里,大家都認為我們是農民。”這不僅給農民工帶來了身份的尷尬,更使農民工應享的各項社會權利處于尷尬之中。
面對“用工荒”凸顯的大好產業轉型時機,國家除了要推動中西部承接東部沿海的產能轉移,提升東部沿海企業轉型升級步伐,更要充分利用“用工荒”時機,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在政策制度的指導下,提高企業、社會參與社會保障的積極性,科學指導企業、社會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切實推動國家社會保障能力和水平的“轉型升級”,提高社會保障的能力和水平,為廣大農民工謀福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