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發展“就地取材”應對用工荒
近年來,長三角、珠三角乃至傳統人力資源輸出大省出現的農民工“短缺現象”,從積極的意義看,標志著農村勞動力開始從“無限供給”轉化為“有限過剩”,從而使農民工逐漸成為“稀缺資源”。
隨著中西部省份經濟的快速崛起、農民收入的明顯提高,他們和東部經濟發達省份差距的迅速縮小,也為農民工群體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農民工外出務工不再是“唯一選項”,外出務工的意愿已“顯著降低”。
事實上,中國區域經濟版圖正在發生結構性的變化。產業結構進行升級和調整,對中西部地區實施有序的產業轉移。
為順利實現產業轉移,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中要求,“依托中西部地區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動重點產業承接發展”。
為搶占先機,安徽、四川、重慶、湖北、湖北等中西部省份紛紛打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招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將原本把東部沿海城市作為主要生產基地的各類勞動密集型企業,吸引到各自的經濟開發園區中。其中,安徽的皖江地帶還有幸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有意識地吸納長三角企業的資金、技術和高素質勞動力資源。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西部地區吸收外資的比重有所提高,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增幅超過東部地區。東、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國的比重分別為85%、6.5%和8.5%,分別比上年同期降低1.2個百分點、增加0.6個百分點和增加0.6個百分點。
而且,在合肥、武漢、成都、重慶、西安等中西部城市中,無論是城市基礎設施,還是農民工的用工數量、工資待遇和生活水平已和東部城市相差無幾。加之東部各類加工企業和臺資、外資勞動密集型企業大舉西遷,造就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許多農民工不愿再“舍近求遠”外出打工了。
因而,有專家“建言”:東部地區一方面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民工保障制度,改善農民工的生活、工作環境,提高工資待遇,吸引部分農民工回流;另一方面,從信貸、稅收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保障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保障農民工的工資待遇提高、工作環境的改善,留住更多的農民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