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價格下降 資金吃緊庫存成本難削
近期,棉花、紗線、坯布等紡織原料的價格有較大幅度下降,然而紡織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卻沒有出現大改善。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原料價格高企、人工成本上漲、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產生的“累積疊加”效應,對企業影響將日甚。
棉價下跌并沒有讓處于成本集中推高期的中國紡企喘上一口氣。他們反而更加憂愁了。
近期,棉花、紗線、坯布等紡織原料的價格有較大幅度下降,然而紡織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卻沒有出現大改善。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原料價格高企、人工成本上漲、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等不利因素產生的“累積疊加”效應,對企業影響將日甚。
資金吃緊庫存成本難削
今年3月份以來,我國紡織原料、紗線、坯布價格一直處在下跌通道。
兩個月的時間,棉花、滌短以及粘短價格每噸分別下跌了5000元、1700元和5400元。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認為,3月份之后棉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庫存量充足、下游需求量減少。由此,紡企不但面臨高棉價帶來的資金困局,也因為訂單大幅減縮造成了天量庫存。“由于資金鏈繃緊,存貨增加,紡織服裝企業的經營狀況很可能惡化。”朱慶驊說。
江蘇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偉鋒告訴記者,對于已經購買面料的原訂單,現在原料降價沒有任何意義。
他說,只有那些1~2個月前的訂單,因為現在還沒有采購面料,價格還可以談一談,或許可以稍微降一些,會得到一部分利潤。
據朱慶驊了解,紡織企業資金鏈在采購、銷售兩個環節出現脫節,企業資金回收困難。
蘇美達輕紡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狀況印證了上述情況。吳偉鋒談到,今年以來央行四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貸款利息隨之調高,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資金鏈都有點吃緊。
受棉價波動、信貸政策收緊及各類成本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目前紡企銷售不暢,對皮棉采購保持觀望態度。
華紡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如此。該公司主要生產和出口家紡、床品、面料等產品。
其部門負責人曲偉華向記者反映,因為預估棉價可能會降,公司前期沒有大量采購高價棉花。
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發布報告顯示,截至4月11日,紡織企業紗銷售率為84%,環比降低8.8個百分點,為2008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庫存天數為26.5天,環比增加13.1天,為2009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
漲亦損,跌亦損
汪前進說,原料價格下跌對企業來說,從中長期來看可能會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但從短期來看,反而可能會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朱慶驊解釋,棉花是紡企的主要成本,約占到綜合成本的60%。一旦棉花價格出現波動,紡企經營會受大影響。
汪前進進一步分析:“棉價下跌會波及和影響整個棉花產業鏈。由于價格走勢不明確,企業會延遲采購,波及企業訂單以及企業利潤,因為企業也有棉花等原料庫存。如果價格出現連鎖下跌,今年紡企盈利將面臨較大困難。”
棉價漲不起,也跌不起。對于企業來說,漲價成本驟增,下跌盈利削減。
曲偉華說:“前兩天山東這邊的棉價降到22000元~23000元/噸,已經比原來便宜了5000元~6000元/噸,公司原料成本壓力有所減輕。因為不能預測未來棉花會降到什么價位,現在公司會根據訂單情況小批量采購棉花。訂單情況雖比前期有好轉,但沒有很大改善。因為國外客戶也在觀望,看棉花會降價到什么水平再決定下單。”
吳偉鋒指出:“議價是一個變動的過程,原料價格下降了,客戶那邊也會壓價。另外,因棉花供應充足、價格較低,很多純棉訂單都已轉移到孟加拉國、印度等國家。”
“累積疊加”效應漸顯
雖然棉花價格近期出現了少量跌幅,但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產品附加值低,加上人工成本上漲、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還有沉重的通脹壓力使得中國消費者消費意愿持續下降,紡織服裝行業的國內需求量增長隨之緩慢,這并不利于紡織企業生產經營狀況改善。{page_break}
這些因素“累積疊加”,對企業的壓力將逐漸顯現。
汪前進說,從去年到今年一季度,這些因素對行業的生產經營制約力度越來越明顯。
據他預測,還未公布的今年前五個月紡織品服裝行業的利潤指標將會出現增速明顯放緩的趨勢。“從企業經營情況看,除了出口,基本所有指標的增速都有明顯回落,包括利潤、產量、紡織業工業增加值等。”汪前進對記者說,“統計局公布的4月份紡織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5.9%,去年該數據基本保持在10%以上。這意味著紡織行業的開工率、產出、利潤都呈現增速放緩、下滑態勢,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紡織行業整體的經營狀況。今年二季度、三季度會是紡企的困難期。”
朱慶驊認為,今年我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整體出口形勢令人憂。雖然行業銷售量出現增長,但是產業發展仍然阻力重重。“但是紡織企業的困局不會繼續惡化。”朱慶驊說,一方面,棉價價格將趨于長期穩定,隨著下游需求量的逐步增加,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將逐步釋放;另一方面,因為長江流域近期降水稀少,對今年的棉花種植有可能造成影響,預計當前的棉花庫存量會逐漸被消耗,棉花價格會持續回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