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突襲 棉花領跌國內商品期貨
最近很多股民為大盤近一周的反彈歡呼雀躍,但是有些投資者卻怎么也樂不起來,因為他們試圖在商品的前期低位接住一把快速下落的“尖刀”。
國內的棉花無疑是這把尖刀的刀鋒,鄭州棉花期貨主力合約本周一重挫4.98%,向下擊穿前期支撐,領跌商品市場。按照最新的國家政策,7月1日起我國將下調混紡布、亞麻紗線等等紡織原料進口關稅,混紡布進口關稅由之前的12%下調到6%,該消息引發了棉花的拋盤。因為與棉花在工業上的替代關系和周邊商品的走弱,鄭州PTA期價周一也跳水3.18%。
“單從下調進口關稅這事本身來說,對棉花影響較小。但這也釋放出政策信號,國家隨時可能下調紡織服裝的出口關稅,主動給經濟降溫,這對棉花消費信心影響較大。”上海中期分析師見驚雷表示。
關稅下調有助于防止大宗原材料的價格“高溫”,而同時,國內棉花期貨的成交量也在減少,市場投資情緒有所降溫。鄭州棉花期貨成交自5月末以來就被壓制在200萬手以下,持倉也從高峰時的66萬手下降到60萬手左右,同時價格繼續震蕩回落,說明有資金主動撤出市場。國家出臺的棉花19800元/噸的收儲“低價”和進口稅的下降也符合穩物價的需要,非常有利于棉花空頭的布局。
除了針對性的維穩措施,較高的通脹數據也讓投資者擔憂政策的進一步收緊會帶來商品系統性風險。中國5月CPI增速已經達到5.5%,很多市場人士預計6月CPI增速還會再創新高,全年的通脹增速甚至可能達到5%,央行隨時可能再次加息。商品價格深受政策預期影響,多數品種過去一周沒有伴隨股市反彈。上證指數過去六個交易日已經反彈超過5%,然而天膠、油脂、糖、棉花等主流商期品種都呈單邊下跌趨勢。“影響公司盈利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原材料價格高、生產成本高,而大宗商品的回調對公司收益、對股市構成利好,這是棉價和大盤走勢相反的原因。”見驚雷指出。
棉花歷來也是對宏觀政策反應最為敏感的品種之一。去年的11月和今年的2月中旬,在中國進入收緊通道之后,棉花都充當了商品回調的急先鋒,分別從33000元/噸上方滑落,目前國內的棉價已經比歷史高點跳水了約30%。外盤棉花也深受鄭棉下跌感染,如鄭棉周一的大跌曾帶動洲際交易所(ICE)期棉前夜一度觸及跌停。
當然和純的農產品或工業品相比,棉花是一類特別的商品,同時兼具農業季節屬性、工業生產的周期性和投資屬性,因此內外盤天氣和種植情況也會對棉價產生影響。
在考慮進口關稅、下游需求、資金動向之余,市場關注的焦點還將轉向本月30日將公布的美國農業部種植報告。現在ICE棉花的總持倉又再次升高至13.2萬手以上,似乎資金在報告尚未公布之前繼續積累博弈的籌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