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生為先,破解報刊亭困境
日前,深圳市城管局召開的招牌廣告和街道家具整治工作新聞發布會透露,早餐車、報刊亭、電話亭等經營性街道家具將實行長效機制的嚴控管理。其中“嚴禁報刊亭售賣飲料和食品,一經發現,立即撤銷許可”的相關規定引起市民關注,南都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報刊亭攤主對此叫苦不迭,有人稱賣報紙僅能夠維持租金,甚至有的連租金都維持不了,不少人考慮轉手。
城管部門加強管理的動機無疑是積極的,目的是希望堵塞偽劣產品通過報刊亭的銷售渠道,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確實有“三無”食品通過報刊亭銷售的現象存在。只是,簡單一禁了之,固然干脆利落,方便管理,可是這涉及到1366個經批準設立的報刊亭攤主和數百個所謂“黑報刊亭”攤主的生計問題,背后牽扯到眾多家庭和幾千人的利益得失,因此還需要慎重考慮,采取更為妥善溫和的方式。
單純地強調“沒有牌照”就不許售賣飲料和食品,理論上自然沒有任何問題。不過,我們可以嘗試探討一下,報刊亭是如何產生的?是因為有了許可證才有報刊亭,還是報紙作為一種媒介發展起來之后,人們發現有必要設置報刊亭,然后才產生的?顯然,有了報刊亭才能談許可證的問題。筆者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既然已經經歷了報刊亭從無到有,從沒有許可證到有許可證的過程,鑒于報刊亭當下的生存現實,其實可以在嚴格監管、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擴大報刊亭售賣物品的范圍。不能說以前不準賣飲料,以后永遠都不準,城市環境、市民需求以及報刊亭的設施都在變動,報刊亭要達到賣瓶裝飲料的經營標準,真有那么難嗎?
比如,香港持牌報刊亭被允許出售以下12種物品:紙巾、香煙、打火機、糖果、香口膠、涼果、電池、原子筆、蒸餾水、小飾品、利是封、電話卡。深圳是否可以就此進行深入考察和論證,比如為什么可以出售蒸餾水,而不是其他品種的水?為什么糖果、香口膠、涼果這種入口的零食可以出售,有什么標準和要求?是否可以據此制訂深圳報刊亭的可出售物品清單?這些工作是城管部門、市場監管部門與報刊亭業主單位應該具體協商的。
城管部門單方面宣布“一經發現,立即撤銷許可”,容易給人留下簡單粗暴的印象,即使聲稱“建議以門店經營或相關部門補貼等方式解決”,可是這里面同樣涉及更為微觀的成本與利益博弈問題。(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比如門店經營,以深圳當下的商鋪租金價格而言,如果租一處門面來出售報紙,兼賣食品和飲料,其成本大大高過報刊亭,如果是和報刊亭同樣的租金,門面的位置可能不理想,經營者收入會大減。至于“相關部門補貼”,這當然是一條出路,只是,這個相關部門是哪個部門呢?是城管局、市場監督管理局還是報刊亭的業主單位?目前看來,只有報刊亭的業主單位有這個可能性,可是這同樣需要艱苦的談判和商議。對于報刊亭業主單位而言,在習慣了某個數量的租金收入之后,再要求其在通脹不斷高企的經濟環境之下,降低租金或者掏錢補貼,恐怕并不現實。這樣一個并不現實的目標,如果僅僅憑城管部門一個建議,或者眾多弱勢報刊亭攤主的不斷陳情、懇求,恐怕難有良好效果。(南方都市報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網)
因此,城管部門有責任有義務在嚴格執法和考慮民生之間把握一個平衡點,正視報刊亭的現實與歷史發展脈絡,以執法部門的身份與相關部門商榷補償或者變通之法,確保報刊亭攤主的利益不受損害,使得其經營能夠走入更有序利潤更高的良性循環之中,以免激起更大范圍的反對聲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