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波動 加劇服裝產業“空心化”焦慮
據分析,在服裝產業的上游,今年除了做針織項目能夠維持微利以外,其他涉及棉紡織、牛仔等,與以棉花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的服裝產業,完全處于虧損狀態,“棉價波動很大,去年以來最高價曾經上升到4萬多一噸,而今年最低也要2萬多一噸”。
“無論如何,產業空心化還不是一個明顯趨勢,但這個問題卻縈繞在一些企業家心里”,昨日,在言及當下中小企業生存困境時,石獅盈動漂洗有限公司副總表示了深層隱憂,他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整個服裝產業鏈所涉及的上下游企業,大多處于虧損或保本的狀態。
據了解,今年的市場環境是2008年以來,最艱難的一次,不僅宏觀消息面給出的市場信號黯淡,而且微觀層面的企業家信心指數也頗為低迷,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中國企業景氣調查結果顯示,二季度,中國企業景氣指數為135.6,比一季度提升1.8點;企業家信心指數為132.4,比一季度回落5.0點。
據分析,在服裝產業的上游,今年除了做針織項目能夠維持微利以外,其他涉及棉紡織、牛仔等,與以棉花作為原材料進行加工生產的服裝產業,完全處于虧損狀態,“棉價波動很大,去年以來最高價曾經上升到4萬多一噸,而今年最低也要2萬多一噸”。除了棉價、石油等原材料價格上升因素之外,今年還出現了普遍上漲的用工成本難題,以及每年都穩定增加的土地、水電使用稅費,“林林總總的費用,攤在一起就是一筆不小數目了”,談及該問題,遠輝線帶織染有限公司總經理姚道錫認為,在企業正處于不斷上升的創業階段,這些外圍因素的影響,往往會“牽一發而動全身”,使得企業的成長大打折扣。
姚道錫告訴記者,為了節約能耗,使產品創造價值最大化,該廠每年要耗去數十萬元提升現場管理水平,不斷加強技改。“從內部環境出發,維持企業度過艱難的時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也有一部分老板由于信心不足,開始涉足其他行業,個別企業重心甚至已不在服裝方面。“我們現在也開始投資一些船舶制造的業務”,日前,祥芝一家原先經營休閑服裝的企業老板對記者透露,由于服裝行業的環境驟然變化,他感覺“錢越來越難賺”,想“試水”看上去還有點賺頭的船舶業務。
更令人擔心的是,一部分制造業老板已從實業項目轉向西部挖金礦、往內地開發房地產,或者滯留在本地進行地下擔保、典當等民間金融操作。“做實業比較辛苦,有的老板的確在轉向”,“但我依然認為,在石獅這個地方,制造業才是它的底氣,‘空心化’或者可以理解為,一種舊有產業模式的瓶頸”,對于產業“空心化”的唱衰質疑,騰越縫紉機制造有限公司的林總認為,制造業的“空心化”現象,其實是高成本、低利潤的制造業危機,只有切實轉變這種趨勢,才能抵擋危機蔓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