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品牌服裝企業逆勢擴張究竟為哪般?
在全球退稅下調等利空因素,已經成為懸在這個勞動力密集型傳統產業頭上的致命利刃,全行業的虧損面進一步擴大,不少企業陷入生存危局,有的甚至破產倒閉。
是被動過冬還是主動求變?近日,筆者走訪了服裝出口企業較為集中的上海市郊金山區,發現這里絲毫沒有經濟寒冬的頹勢,多家服務企業忙著逆勢擴張——增招員工、新開流水線、擴大生產規模,忙得不亦樂乎。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危機中,這些有“融冰”跡象并頗耐人尋味的舉動,引起了此間業內的矚目。
近日,筆者來到位于金山區呂巷鎮一家名為“茉織華”的服飾公司,其人力資源部門這幾天正在忙著張羅為春節后的生產再招收二百五十名員工,因為公司今年將增產五十萬套服裝,以達到六百萬套的服裝年產量。“我們就是要尋求規模效益。”公司負責人一語道破此中原由。他告訴筆者,事實上,公司正面臨著當前中國內地服裝出口業的共性難題,盈利空間被擠壓得相當狹窄。對此,公司一方面通過節能減耗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抓質量管理,不出廢品次品,而這也是最好的降低成本。“只要產品還有利潤,我們就把規模做上去。”公司負責人對于未來的發展走向信心滿滿。
在剛剛過去的二○○八年年底,滬郊金山區朱涇鎮上的信峰時裝廠,一條年產十二萬件上裝的流水線也正式投入了生產。據了解,這條流水線是工廠以一百六十萬元人民幣,從滬上一家關閉了的日資服裝公司收購的,隨流水線一起而來的還有原公司一個三十多人的技術和管理團隊。該廠廠長告訴筆者,之前工廠只單一生產西褲外銷日本,雖然利潤不大,但尚能維持。此次借著金融危機的時機,用極其低廉的價格收購這條流水線,目的就是完善工廠的產品結構,形成套裝生產能力,為經濟轉暖以后的發展打好基礎。
“對于任何一個有潛力的企業而言,經濟危機帶來的并非一定是衰退,有可能就是發展機會。”此間分析人士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雖對中國內地服裝出口業影響巨大,但同時也為一些有發展潛質的中小企業做大做強,“危中尋機”進行低成本擴張,提供了一個十分難得的機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