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碳中和”發展 高瓴新能源版圖再擴張
高瓴資本追逐新能源賽道野心凸顯。
12月20日晚,隆基股份公告,高瓴資本擬受讓股東李春安持有的6%股權,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
高瓴資本大手筆入股隆基股份,再次點燃二級市場對光伏行業的熱情。
12月21日,隆基股份漲停,報收85.42元/股,股價創歷史新高。光伏板塊也因此燃爆,整個板塊大漲逾5%,晶澳科技漲停,福萊特、邁為股份、科士達、陽光能源、通威股份等漲幅在6%以上。
當日,隆基股份內部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瓴的入股是對公司競爭優勢和價值的認可。高瓴遵從的是長期價值理念,并非純財務投資,更看重光伏行業發展的空間,相信公司能為行業和社會創造價值。”
作為華人資本圈的頂級投資機構,高瓴資本的投資動態在市場上有著風向標的作用。在盯上國內光伏龍頭隆基股份之前,高瓴已經先后投資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新能源龍頭企業,其背后的投資邏輯值得玩味。
分析人士指出,高瓴資本的投資路徑與中國明確的“碳中和”路線圖息息相關。在推動各行業進一步降低能耗的基礎上,光伏(風能)、新能源汽車兩大方向有望迎來新的發展。
高位建倉
公告顯示,隆基股份股東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2263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00%。本次權益變動為李春安因自身財務安排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同時,擬在未來12 個月繼續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系統進行減持。
關于入股隆基股份的原因,高瓴資本稱,是基于對上市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及對上市公司價值的認可,擬通過本次權益變動獲得上市公司的股份,以獲得股份增值收益。目前,高瓴資本不存在未來12個月內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具體計劃。
前述隆基股份相關人士在受訪時表示,“目前與高瓴還沒有具體合作計劃,只是入股階段。”
對于此次高瓴入股,創道投資咨詢合伙人步日欣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高瓴此次入股,是以受讓老股的方式,對于高瓴資本來說,投資版圖里面又增加了一塊有價值的資產;而對于隆基股份,雖然沒有直接拿到資金支持,能夠獲得高瓴資本這樣的頭部投資基金認可,也具有非常好的品牌效應。”
受市場關注的是,此次高瓴資本入股隆基股份為高位建倉。據悉,本次交易的轉讓價格為70元/股,隆基股份最近一個交易日收盤價格為77.65元/股,轉讓價格略高于該股價的9折。而從今年以來隆基股份的走勢來看,年內漲幅已超200%,接近隆基股份歷史高位,高瓴相當于是在后者近3000億市值的當口受讓了其6%的股份。
對于高瓴此次“高位”下重注,有市場人士認為,“高瓴資本的價值投資不是簡單的價值投資,不是看PB凈資產和簡單的成長性,而是更大格局順應歷史大趨勢的價值投資。”
實際上,不僅是隆基股份,包括晶澳科技、邁為股份、陽光電源、通威股份等多家光伏個股處于估值頂點,市場人士如何看待光伏行業的估值?
財通基金專戶投資部投資經理顏平在受訪時表示,“光伏行業過往估值較低,今年有一定漲幅的情況下,板塊估值與歷史相比處于相對高位。過去光伏行業由于技術變革還未完成和較多依賴政策補貼,給的估值會有折價,隨著平價上網展開,過去的估值折價是否合理,市場似乎還沒適應整個估值體系的調整。具體來看,我們認為板塊里龍頭企業的估值放到明年或不到30倍,在整個成長板塊中橫向與其他子行業比較仍有一定優勢。”
順應“碳中和”路線布局
今年以來,高瓴資本動作頻頻,對多家光伏龍頭先后出手,全面布局光伏行業。
光伏概念另一龍頭通威股份不久前剛剛宣布完成59.83億元定增,高瓴資本在認購名單之中,認購金額接近5億元。
更早之前的9月,高瓴資本還以5.8億港元認購了光伏玻璃制造商信義光能增發的2.3億配股。
從更大范圍來看,高瓴資本對新能源領域已經多次入局,先后投資了寧德時代、恩捷股份、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等新能源龍頭企業。
“高瓴看重光伏產業長期的競爭力,光伏在長期(20-30年)來看會成為能源系統里面的主流能源,目前市場情緒也比較重視光伏。高瓴進行了深度篩選,傾向于購買行業龍頭。”中信建投電新首席分析師王革表示。
一位了解高瓴資本投資風格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從上述動作來看,高瓴主要在布局‘碳中和’領域。”
此前召開的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明年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等八項重點任務。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完善能源消費雙控制度。
在此背景下,加大加速以光伏為首的低碳清潔能源的發展趨勢成為市場共識。
“新能源屬于未來趨勢,與核電、風能相比,光伏是比較溫和的發電方式,不會存在二次高強度污染,比較安全。從歷史來看,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光伏與半導體密切相關,后者產品屬性持續升級能力強。光伏電站建設非常簡單,建成后無需很多人員維護。”王革說。
碳中和對新能源行業發展大有裨益。中金公司預計,到2060年國內風電、光伏發電、核電裝機將較2019年增長至1660吉瓦、7332吉瓦、386吉瓦,并催生儲能裝機達到電力裝機的近30%。清潔制氫帶來的光伏裝機需求會在2040年后加速、2050年后達到高峰,額外貢獻將近7400吉瓦的裝機空間。以上裝機需求合計將帶來2020-2060年55萬億元國內綠色能源投資空間,疊加海外光伏新增裝機需求,國內清潔能源行業將受益于總價值102萬億元的綠色能源投資。
“碳中和并不僅僅是對于能源行業的一個轉變,也將對工業領域的方方面面造成影響,預計對于電能替代,特別是氫能替代和碳捕捉的技術投入將會加大,在應用端多管齊下實現碳中和目標。”中金公司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