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看盤必讀:耐心等待積極信號出現
1.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9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漲6.1%;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漲6.5%。
點評:中國9月份CPI同比增幅繼續下行,拐點跡象越發明顯,但仍保持高位,PPI同比增速下滑快于CPI。CPI和PPI同比增速回落有一定基數原因,同時需求增長放緩也是關鍵,CPI方面豬肉價格增速回落起到了明顯作用,而PPI回落還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的影響。目前增速將回落至5%以下。
2. 中國央行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M2余額78.74萬億元,同比增長13.0%,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0.5和6.7個百分點;M1余額26.72萬億元,同比增長8.9%,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末低2.3和12.3個百分點。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700億元。
點評:9月份金融數據顯示緊縮貨幣政策效果繼續顯著,各項數據都低于市場預期。其中M1同比增速低于10%值得關注,這標志著萎縮。
3. 新華社報道,10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出席第110屆廣交會開幕式期間強調,當前需要重點抓好五項工作:1 保持出口政策的基本穩定。加大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2 積極擴大進口。抓緊制定加強進口促進貿易平衡的指導意見。3 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生產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新產品,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4 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鼓勵外資重點投向高端制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投向中西部地區。5 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國內企業在境外建設加工基地、營銷網絡和研發中心。
點評:溫家寶廣州之行的言論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加大對外貿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日前中國政府還加大了小型微型企業的金融支持,現在又要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持力度,如果沒有系統的貨幣政策放松,總量限制下的資源調節效果可能很有限,因此依然需要密切關注貨幣政策變化。
4. 中國網報道,有媒體報道稱中國證監會已基本批準在內地推出跨境ETF,將于正式公告后在年內推出。中國證監會相關負責人14日稱上述說法并不屬實。他表示,跨境ETF目前還沒有正式進入行政審批程序,方案尚在實施準備過程中。
點評:關于跨境ETF獲批的消息其實是上周券商股單日暴漲之后個別媒體披露的市場傳聞,這可能是推動券商股上漲的原因之一,也可能只是事后猜測的理由,但其實跨境ETF對券商直接影響有限。現在證監會也否認了這一傳聞,這只是上周市場甚囂塵上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page_break}
5. 新華網報道,近期樓市已處于拐點臨界狀態,中國建設銀行北京分行突然上調首套房貸利率的消息,立刻引起了多空雙方的強烈關注。建行副行長朱小黃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貨幣政策從緊,銀行面臨信貸資源配置的考驗。看重資本占用較低這一優勢,建行不會輕易收縮房貸。“目前,個人按揭貸款的市場需求很大,銀行還是傾向于采取提高利率等手段調整供需關系。”
點評:在緊縮政策影響下,信貸資源稀缺導致銀行在需求強烈的領域擁有更多定價權,而樓市的信貸調控正是抑制信貸供給,因此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銀行不斷提高房貸成本。在信貸資源已經縮至相對低位的情況下,提高利率對樓市總體的影響已經有限,但這依然是一個負面信號。
6. 證券時報網報道,中國商務部10月14日發布的《關于跨境人民幣直接投資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境外投資者(含港澳臺投資者)可以用合法獲得的境外人民幣依法開展直接投資活動,但不得投資有價證券、金融衍生品和用于委托貸款。
點評:該《通知》標志著中國朝放開資本管制又邁出了一步。境外人民幣可直投中國能夠引導人民幣回流中國,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由于不得從事證券投資,因此對中國股市的直接影響有限。
綜合評論:
上周五中國國家統計局和中國央行公布數據顯示,無論從抗通脹效果還是貨幣供應量增速歷史數據比較來看,中國的緊縮貨幣政策很可能已經達到極限。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政策會立刻轉向,因還需要鞏固政策成效。M1同比增速回落至10%以下,意味著市場很可能已經進入一個相對底部階段,而這個相對底部的持續時間和復雜性取決于政策變化,難以提前判斷。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貨幣政策轉向信號出現,M1同比增速又從10%左右開始反彈,市場來自于資金面的壓力或大大減輕,基本面也有望逐步回升。現在要做的,應該是耐心等候政策信號出現,同時精選投資標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