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檢局監督抽查分析山西服裝狀況
山西是紡織品服裝消費大省,市場上不乏高檔產品:30萬元一件的貂皮大衣,8000元一件的短袖襯衫;中低檔產品不計其數。2.消費者的虛榮心促使不法生產企業想盡一切辦法牟取暴利:在外國注冊公司中國生產;中國注冊外文商標中國生產;中國生產直接用外文商標但沒有注冊;中國生產直接假冒“洋”品牌。
山西省纖檢局對山西境內生產銷售的14種520批次服裝進行監督抽查,依據產品明示標準和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進行檢驗,主要檢驗項目為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異味、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耐酸汗漬色牢度、耐堿汗漬色牢度、耐水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及一些反映產品特殊性能的指標。從抽檢中發現山西服裝市場有幾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山西服裝狀況
1.大多服裝穿著 “洋”外衣。進入北京燕莎友誼商城太原店、太原市王府井百貨有限責任公司等大型商場,“洋”品牌充斥市場,如E-World、ECLAT·CF,好像中國人的外語水平很高,又好像進口服裝很多。其實大多數服裝為中國制造,如E-World為杭州英杰時裝有限公司生產,ECLAT·CF是深圳市歐利服裝有限公司生產。其他還有RAG MART、AIMER、EVENY、
DEYILAI等很多外文品牌。大型商場大約有99%為“洋”品牌。
2.在山西銷售的服裝大部分為外省份生產。山西市場上銷售的服裝大部分由外省份企業生產,產地為上海、廣州、北京、天津、福建等地,520個批次中本省企業生產的產品只有9個批次,占所抽服裝的1.7%。
3.地市銷售的服裝合格率低。太原市銷售的服裝合格率高,地市銷售的服裝合格率低,從太原市場抽取的休閑服裝合格率為90%,從地市抽取的休閑服裝合格率為67.5%。
4.各類產品的質量合格率不同。梭織服裝合格率高,大部分產品合格率在70%以上,針織產品合格率較低,羊絨制品合格率40%,襪子合格率46.7%。不合格項目主要為纖維含量、染色牢度、甲醛含量。
原因分析
1.國家對在中國銷售的產品用外文商標沒有禁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對外文商標沒有禁止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對外文的商標規定:商標為外文或者包含外文的,應當說明含義。國家強制標準GB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對使用說明規定用中文漢字,但不包括商標。
2.消費者的虛榮心促使不法生產企業想盡一切辦法牟取暴利:在外國注冊公司中國生產;中國注冊外文商標中國生產;中國生產直接用外文商標但沒有注冊;中國生產直接假冒“洋”品牌。
3.輕工業是山西的薄弱環節。山西是重工業省,有太鋼、太重等全國大企業,而在輕工特別是服裝行業,全國馳名企業或品牌寥寥無幾,一些服裝企業剛起步不成規模。
4.監督抽查涉及地域、產品頻次不同,相關產品生產經銷企業對質量的重視程度不同。監督抽查可以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通過幾年監督抽查大企業、大城市、大商場生產經銷的產品,他們的質量大幅度提高,完全可以達到我國《質量發展綱要》的要求。而一些小企業、小城市、小商場生產經銷的產品由于監督抽查的次數少,合格率明顯偏低。比如襪子,由于監督抽查次數少,很多企業亂標示,什么好賣標什么,結果襪子的質量合格率低,在我們的監督抽查中襪子的合格率為 46.7%;同樣是休閑服裝,從太原市抽取的樣品合格率為90%,從地市抽取的樣品合格率為67.5%;抽取羊絨制品大多為小企業生產,合格率只有 40%。{page_break}
5.生產企業利欲熏心致產品質量不合格。不合格項目中纖維含量頻次最高。每種產品中均有纖維含量不合格的情況,纖維含量是紡織產品的一項重要指標,反映產品的內在特性和價值取向,也是消費者選購產品最為關注的內容之一。生產企業以次充好或炒作概念,欺騙消費者。如T恤衫標示棉 95%、莫代爾5%,檢測結果為粘膠纖維67.7% 、聚酯纖維28.0%、 氨綸4.3%;高支TC棉襯衫標識棉40% 、滌綸60%,檢測結果為滌綸100%;兒童牛仔針織褲標示棉100%,檢測結果為棉64.5% 、聚酯纖維31.9%、氨綸3.6%;全棉九孔夏被標示填充物為九孔纖維,實際檢測結果為單孔滌綸纖維與實芯滌綸纖維混合,沒有一根九孔纖維;某品牌蠶絲被,檢測結果面料為棉100%,填充物為滌綸100%,從面料到填充物沒有一根蠶絲纖維;羊絨衫纖維成分標識山羊絨100%,檢測結果為山羊絨 13.8%、綿羊毛49.0%、粘膠纖維16.3%、聚酯纖維12.6%、腈綸2.2%、 錦綸1.8%、兔毛和其他特種纖維4.3%;男精紡羊絨無縫褲纖維含量標示山羊絨100%、含彈性纖維(錦綸60.9%、氨綸39.1%),有誤導消費者嫌疑,讓消費者誤認為是含100%羊絨,實際只有其中一根紗線為山羊絨紗線,綜合檢測結果為羊絨89.6%、彈性纖維10.4%(其中錦綸占81.0%、氨綸占19.0%);莫代爾竹炭羊毛絨內衣纖維含量標示為外層:羊毛10%、竹炭(再生纖維素纖維)8%、 莫代爾15%、棉65%、氨綸2%,里層:聚酯纖維100%,實際檢測結果:表層:棉91.3%、氨綸8.7%,里層:聚酯纖維100%。說明一些不法生產企業以次充好。只要有新型纖維,立即以假充真,欺騙消費者,牟取暴利。由于標示與實物不相符,不但不能正確引導消費,還會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侵害消費者的利益,是非常嚴重的質量問題,應引起有關各方的高度重視。
不合格項目中色牢度頻次第二。染色牢度不佳,不僅影響服裝穿著的適用性,而且染料會從紡織品轉移到人的皮膚上,在細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成為人體病變的誘發因素。本次檢驗有50批服裝色牢度不合格。某品牌襯衫耐酸汗漬色牢度沾色為2級、耐堿汗漬色牢度沾色為2級,低于GB 18401—2010“不低于3級”的規定,對人體健康存在安全隱患。
甲醛含量超標位居第三。甲醛含量是指服裝面料中游離出來的甲醛含量數量,也稱為游離甲醛含量。甲醛對皮膚和眼睛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甲醛含量超標,會隨著穿著過程逐漸釋放,通過人體呼吸道和皮膚對人體產生危害。本次監督抽查中共發現11批甲醛含量超標的服裝,其中嬰幼兒服裝1批、兒童服裝2批、牛仔褲2批、西褲6 批。嬰幼兒服裝甲醛含量標準要求不高于20 mg/kg,檢測結果109mg/kg,超過標準要求4倍多;兒童牛仔褲明示為B類產品即甲醛含量應不超過75mg/kg,實際檢測結果251mg /kg,超過標準2倍多,嚴重威脅著兒童的身體健康。某品牌西褲標示安全類別為直接接觸皮膚類,甲醛含量為174mg/kg,遠遠高于標準規定。
建議
1.國家有關規定增加在中國境內禁用外文商標的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修改時增加條款:在中國銷售的產品必須用中文商標。用中文表明對中國人的尊重。外國人在中國起中文名字,服裝也一樣,外國服裝在中國要有中文商標,中國產的服裝更要用中文商標,經銷商在做標牌時,必須用中文商標。中國是紡織品服裝的生產大國,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服裝因為質量好、服務好才銷售好,不是用“洋文”就可把服裝的銷售量或質量提上去,不是因為用“洋文”品牌就可證明自己與世界接軌了。
2.山西要轉型發展。山西是重工業城市,紡織等輕工業發展緩慢,隨著煤炭等資源的減少,政府部門要重視輕工、旅游等行業的發展。
3.監督抽查的產品品種要增加,地域要擴大。不管是大城市、大企業,還是小城市、小企業、小商品均要監管到,促進每個企業、每個管理者提高質量意識,從而提高產品質量。
4.增加監管力度。對假冒或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銷售企業給予嚴厲打擊,使假冒產品無處藏身,產品不合格率逐漸降低,產品合格率逐年提高。提高國人素質。中國人民勤勞、聰明,生產企業要把聰明智慧用在提高產品質量上,而不是借外文來抬高自己。消費者不要盲目崇洋媚外,不是有“洋文”的服裝,質量就一定好,安全系數就一定高。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