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道理硬不起,人民幣底部豈止6.24?
3月17日起,人行擴闊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上下浮動區間,從每天1%擴大至2%。經營涉及內地進口食材的港商,對人民幣貶值成本下降已產生期盼,在其眼中,擴闊匯兌波幅利多于弊。然而,業務易受匯率波動沖擊的業者如進出口商,卻可能要增加貨幣對沖操作,成本因而上升。
對于人民幣的取態,券商轉陣極快,一片唱好已不復再,大和證券更預期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至明年底將貶值一成。
人行早在上月便事先張揚,且以行動告訴炒家匯率可升可跌,人民幣過去兩周跌幅已令去年5 月以來的累計升幅蕩然無存,擴闊波幅已在市場預期之內。上下浮動區間從1%變為2%,以幅度計彈性增加一倍,但在內地一些著名經濟學者眼中,仍遠不足以反映外匯供求對匯率的影響,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余永定便主張,美元兌人民幣上下浮動區間應擴闊至每天7.5%。
人行若對余氏的建議言聽計從,跟容許人民幣自由浮動已無根本分別,現階段未免激進。可是,匯率波幅過于狹窄,央行為確保人民幣上行下滑不致超越區間所限,頻密入市在所難免,令外匯干預常態化。人行乃中國的中央銀行,并非尖沙咀的找換店,替匯兌波幅引入更大的彈性,有助人行退出常態式外匯操作,騰出空間進行層次更高的貨幣政策規劃,不論對匯率還是與貨幣改革息息相關的利率市場化,俱能產生積極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乃中央既定之策,只差步伐緩急,擴大匯兌波幅是重要一步,但漸進方針不變。剩下來的兩個可能性,利用偏低幣值刺激出口雖不能排除,但人行若過于進取,一旦引發資金外流,內地流動性便可能受到負面影響,情況一旦失控,恐怕得不償失。
老畢3月6日根據人行中間價6.126 1美元和當時仍為1%的下行極限,并參考2012年5月人行自匯改以來對中間價幅度最大的下調,得出人民幣跌穿6.24兌1美元機會不大的結論。然而,這個估算立足于人行懲罰炒家目的已達、進一步大幅下調中間價可能性不高的假設;倘若央行另有打算,人民幣跌夠與否便難說得很。
在匯率穩步上揚期間,單向升值乃市場深信不疑的硬道理。不管哪種資產,越多人認定只會朝著一個方向走,透過杠桿祈求賺盡必愈普遍。正業經營困難,生意淡薄不如賭博的念頭容易興起,升值既是硬道理,與人民掛鉤的衍生工具自然大有市場。前文提及的累計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名義價值據報高達3500 億美元,客戶除對沖基金和富裕私人投資者外,還包括眾多經營困難的企業。
這類衍生產品并非正常的貨幣對沖工具,人民幣一旦失守買賣雙方協議水平,比如上周五的6.15 兌1 美元,此后美元兌人民幣每升0.1 元(人民幣兌美元下跌),買家將蒙受不成比例的虧損。
產品條款因合約而異,但本質離不開買方與賣方之間的對賭,人民幣基本方向不必逆轉,單是波動性大增,已足令投資者坐立不安;加上可能存在的高杠桿,合約持有人日夜接到催命般的margin calls(保證金補充),不足為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