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品到“空氣” 中國經濟被劣質國外標準全面“綁架”
今年兩會,央視名嘴崔永元炮轟轉基因的新聞再次將“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推上風口浪尖。大部分國際品牌在歐洲、北美等市場嚴令禁止販賣轉基因食 品,而其在國內的銷售卻暢通無阻,因此國際食品類公司往往在國內外執行雙重標準。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由大面積持續的PM2.5激發起來的龐大口罩市場, 國際巨頭染指行標建立,國外工業標準橫行中國民用市場。如此一來,專注“吸金”的國際品牌在中國便可以肆無忌憚地推行國外佩戴前必須進行醫學檢查且佩戴, 時間不得超過一小時的工業口罩作為日常防護品,甚至將其推銷給兒童。同時,國內優質民用口罩不得不在如此行標下艱難生存。從食品到“空氣”,中國經濟陷入 被劣質國外標準全面“綁架”的尷尬境地。
前兩年外資品牌“轉基因食用油”炒得沸沸揚揚,盡管最后“轉基因”標識出現在了市面上流通的轉基因大豆油上,但由于價格較低的轉基因原料并未被 禁止,一些本使用非轉基因原料的民族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不得不選擇退出或改變,民眾也就直接喪失對“非轉基因”大豆油的選擇權,最終笑到最后的,還是 一直使用轉基因原料的國外巨頭。時至今日,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依然沒有定論。而在我國銷售轉基因食品的國際品牌,在歐洲,均承諾采取非轉基因政策。
國外品牌在國內外市場常常執行雙重標準
有專家認為,國際巨頭憑借著雄厚的資本實力,以及獨占我國市場多年的先發優勢,已經塑造了符合其自身利益的規則和標準,民族企業要么服從國際巨 頭,要么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國家標準。否則,民族品牌被國外品牌壓制的無奈現實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這對我國的食品安全、消費者身體健康將產生威脅,甚至 會增加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風險。而這樣攸關民眾健康而又被外資企業控制標準制定的行業,絕不僅僅只有食品一項。
{page_break}
近年來,由大面積持續霧霾激發而出的龐大PM2.5口罩市場,成為國際品牌眼中垂涎欲滴的新“肥肉”,外企控制行標之手,也漸漸伸向了這一領 域。在食品之外,我國民眾對于“入口空氣”的選擇,也在逐漸喪失主動權。國內口罩廠商能否抵御國外品牌的“入侵”,制定符合我國口罩行業的標準規范,避免 陷入外企控制的困境,值得每一個關注國產品牌發展的相關人士的思考。
標準是標準制定者的通行證
隨著空氣污染的加重,對于呼吸健康防護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PM2.5口罩市場由此邁入十億級別。但事實上,我國口罩行業標準與當前的市場 規模并不協調一致。一方面,民用口罩缺乏國家標準,導致這一市場亂象叢生。另一方面,8年前由國外廠商主導制定的中國工業口罩標準大行其道,被不少機構用 來衡量我國的民用口罩品牌,具有遏制我國口罩品牌發展的嫌疑。
也許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果我國執行的是嚴格的工業口罩標準,哪怕它是外國公司制定的,對我國民眾而言,難道不是有好處的嗎?
說到這里,首先要了解一下我國目前執行的工業口罩標準。2006年,GB2626-2006口罩標準確立并使用至今,成為我國工業口罩領域的重 要參考指標。但實際上,這一標準的制定者不僅包括了兩家國內研究院,還有以銷售N95為代表的國外口罩巨頭3M。3M雖然在標準制定者名單上排第三,但是 從實際受益者來看,誰是主導顯而易見。其參與起草的GB2626-2006口罩標準一下將呼吸氣流量測試標準從92年版的30L/min提高到85L /min,幾乎成為自己N95類型口罩的“私人定制”,使得其他類型的口罩很難再有機會測試合格。從而,多年來從我國口罩市場中獲益的也主要是這家“豬鼻 子口罩”廠商。
也許說來可笑,這家國際廠商既充當運動員,又充當了裁判員。但這卻實際存在我國的口罩市場當中。
國產口罩并非想象中那么脆弱
如果事情至此就進入尾聲,那么也只是聽了一個略顯荒誕的笑話,不值得用這么大的篇幅來描述。但是,我國的民用口罩品牌卻深受這一標準所害。近 期,就有消費者協會運用國際口罩廠商制定的GB2626-2006工業口罩標準對我國的國產口罩進行了檢測,檢測認為我國口罩品牌大多不達標,無法對民眾 的呼吸健康起到良好的防護作用。
{page_break}
以我國知名口罩品牌綠盾PM2.5口罩為例,在2012年上市之后,憑借著在防“兩細”(即細菌以及細顆粒物)上的優勢,在我國呼吸防護品市場 快速崛起的兩年時間里,一躍成為這一市場的領軍者,不僅普通市民購買,還獲得北京、上海兩地公安局大批采購,甚至連天安門指揮交通的警察都戴上了綠盾口罩。
天安門前交警佩戴綠盾PM2.5口罩執勤
但是“槍打出頭鳥”,曾經未被國際巨頭視為競爭對手的綠盾口罩,開始接連受到莫名地抹黑。先是在BTV上一個所謂的專業的口罩對比試驗中,被一 個專家反戴著做測試并宣布“完全無效”;其次是在天貓商城強推GB2626等工業標準,企圖迫使綠盾等一大批民用口罩下架;再是在突然風靡微信圈的口罩評 測文章中被指責為“黑心廠商”;現在又被迫以工業標準接受質監部門和工商,消協等機構的抽檢,其中甚至包括XS碼的兒童款,而因為雇傭童工非法,是不存在 兒童類工業口罩的。所有這一切的證據,都與綠盾新任競爭對手——國際工業口罩巨頭3M,也就是公眾所熟知的“豬鼻子口罩”廠商,有著直接的聯系。
面對巨頭的抹黑,我國國產品牌綠盾一直默默承受,致力于產品的研發,希望通過技術的不斷升級,既能達到不得不接受的工業標準,又能保持民用口罩的性質以維護佩戴者的健康。
最終,綠盾口罩通過不斷升級,陸續通過了國際與國內多家權威機構的檢測認證,防護效果受到認可。比如,綠盾外層使用的康綸抗菌布料通過美國 MICROBAC實驗室的抗H7N9禽流感病毒檢測,成為全球首個通過該測試的口罩品牌。另外,在江蘇省質監局公布的針對棉布、活性炭、工業口罩以及 PM2.5口罩等國內市場主要口罩產品的檢測結果也顯示,棉布濾芯口罩可防PM2.5,綠盾棉布濾芯口罩過濾效果為95%以上,呼吸阻力僅為10,綜合效 果名列前茅,最適合普通人佩戴。而在上海質監局近日組織的市場口罩檢測中,綠盾口罩測得的過濾效果即便按工業標準,也達到了相當于KN90的水平。
據江蘇省質監局公布的監測結果,綠盾PM2.5口罩過濾率高達95.687%
{page_break}
工業標準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實對口罩市場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口罩可大致分為工業口罩與民用口罩。工業口罩實行的是嚴格的工業標準,口罩的氣密性非常好,但是對佩戴者的使用環境有嚴格的限定,一般情況下不適合普通消費者佩戴。
而且就算是工人,佩戴N95類工業口罩的時間也不宜超過半小時,否則呼吸系統有可能產生永久性損傷,體質不強者,老人和孩子就更不在工業口罩可 使用者的范圍之內了。美國國家衛生中心(NCBI)曾對SARS期間醫護人員佩戴N95口罩引發普通嚴重頭疼癥的情況進行官方調查,結果令人震驚:一小半 受調查者的頭疼癥嚴重到需要經常使用流產級別的鎮痛藥來緩解。事實上,對工業口罩不適宜民用的呼聲越來越多,呼吸道方面疾病專家鐘南山也向公眾發出告 誡:N95等工業口罩不適合普通人使用。在這種情況下,以綠盾為代表的本土企業適時推出了布料+濾芯的新型防護口罩類別,取得了良好的市場表現,而且多次 在各地公安系統配備口罩的招標中擊敗3M而奪標,而且率先申請了專利,這使得一向以技術自居,高高在上,輕視國產品牌的國際巨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頭痛和N95面罩之間-美國國家生物信息中心(NCBI)調查報告
{page_break}
如果用工業口罩執行的標準來檢測民用口罩,民用口罩肯定無法達到工業口罩標準,而出現被判不合格的情況。分析到這里,國際巨頭利用貌似公正的工業口罩標準來遏制民用口罩的發展,其“良苦用心”已經昭然若揭。
實際上,國際巨頭利用自己制定好的游戲規則,來壓制我國品牌的發展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巨頭們之所以每次都能夠達到目的,不僅因為國產品牌在 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也是由國家標準缺失導致的,更可怕的是國際巨頭憑借浸淫中國多年建立起來的比民族品牌還要大得多的“主場優勢”不僅可以染指中國國家 標準的制定,也能夠不斷影響有關部門的標準使用選擇,使有關部門屢屢有意無意地發生標準錯用情況。而在中國正在發生著的圍繞小小口罩展開的防霧霾商戰中, 這種標準錯用對本土產業有著更大的殺傷力,也對消費者有著更大的欺騙性和潛在健康危害。
對國際巨頭而言,畢竟搞定一個小口罩,絞殺一兩個綠盾這樣的挑戰者,實在是小菜一碟。對他們來講,壟斷中國更大的市場,壟斷中國人的食品和空氣供應,才是更有價值的事情。
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有必要盡快出臺相關民用口罩行業標準,避免我國口罩行業受制于人,不僅對消費者,對我國相關產業的良性發展與經濟運行的穩定 性不無好處。也許新興市場在發展的道路上無法不吃啞巴虧,但是“吃一塹長一智”應該成為發展道路上必須學會的功課,國家必須馬上學會正確應對,保護本土產 業和品牌。
據德國勞保條例,N95口罩如果一天需要佩戴超過半小時,建議對勞工進行醫學評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