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用工荒和求職難需多方共同努力
2014年天水市春季大型人力資源招聘會已結束,其中反映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用工荒和求職難。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國家經濟持續較高速度的發展對就業的拉動作用已出現邊際遞減效應,經濟拉動就業效果減弱,經濟發展拉動就業主要作用體現在較大區域就業基本穩定方面。二是高校專業設置與職業教育的滯后性集中顯現。三是80、90后獨生子女成為新生人力資源的主力軍,供求趨于平衡或結構性供求拐點已出現,人口紅利將會逐漸消失。四是求職者群體就業期望值“跨越式”提升,不僅僅滿足有一個工作崗位,有一口飯吃,更期望自我價值的真正實現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十八大以后,國家頂層設計已提出“市場配置資源”,也包括人力資源,以“推動實現更高質量就業”。所以,解決用工荒和求職難現象要更多的運用市場手段,輔助于政府引導、推動和服務。從求職者群體供需結構性矛盾、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和供求拐點的出現等結構性方面入手,采取調整人力資源結構和經濟調節手段予以解決較為妥當。
作為用人單位、求職者和就業、教育等服務職能部門,首先要認識到,對于知識型、專業型、技能型、經驗型等人才要提供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才能的工作崗位,最大程度地做到才盡其用,從而避免人才浪費。其次,供需雙方要主動提升充實完善自身,才能在人力資源市場配置中實現雙贏。作為用人單位要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工資待遇和福利,提高企業人文關懷水平,提供事業平臺等,從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用活人才。作為求職者,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作為就業服務職能部門,搭建好雙向交流平臺,服務好用人單位,服務好求職者群體,并提供必要的就業指導和創業培訓,更要用好國家政策和資金,提供優質服務。另外,作為高校和教育職能部門,應進一步加強高校專業設置的瞻前性、科學性,以及合理布局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比例,把專業設置不科學不合理而影響就業效果的滯后作用降到最小。總之,唯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緩解用工荒和求職難現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