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錢生錢 清明小長假如何理財
多了互聯網金融的攪局之后,這個清明小長假的理財模式可能會給你帶來“選擇困難癥”。
實際上,清明前高收益理財產品并不少,充當急先鋒的便是銀行。據觀察,雖然收益不錯,但與往年相比,打著清明旗幟的產品并不多。通過財匯資訊不完全統計,本周國內各家商業銀行共有294只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已經或即將上柜銷售,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5 .37%,預期年化收益率達到或超過6%的產品達31只。
記者昨日從銀率網看到,深圳地區清明前后在售的理財產品中,多數產品在5%到6%之間,與3月的季末效應基本持平。記者注意到,近期的高收益產品,基本被外資銀行把持,而且期間較長。處于收益高位的是花旗銀行今年第四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賬戶理財產品,號稱投入5萬元可以獲得近1.5萬元的收益。據悉,其起投金額是5萬元,投資期限366天,預期收益率14 .0%,屬于“中等風險”的“保本浮動收益”產品。無獨有偶,另一外資行匯豐銀行也在本周推出“匯享天下一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產品”(到期90%本金保障),起投金額10萬元,投資期限366天,預期收益率10 .02%,這意味著一年后最少有1萬元進賬。
深圳招行的客戶經理給記者發來的信息也顯示,正發行一款70天期限預期年化收益為5 .9的產品。另外,還有9-15個月期限的高息產品,收益率達到7 .5%,門檻則要100萬。與此同時,北京銀行(7.55, -0.02, -0.26%)一款私人銀行客戶專屬的“私行尊享”系列人民幣組合投資型非保本理財產品(36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也高達6.5%。
如果你青睞短線,浦發銀行(9.61, -0.06, -0.62%)本周二在深圳起售的第142期同享盈計劃也不錯,起投金額5萬元期限33天,預期收益率5 .5%,也就是說,一個月后,你的預期收益是504元。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發行的銀行理財產品相比去年一季度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更高。對于這種現象,有關專家表示,2014年國內的貨幣政策仍將保持中性立場,市場的整體資金面將是穩中趨緊,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較難大幅度回落。
讓你選擇糾結的一個因素還有外幣理財。2月以來,受到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Q E)以及部分發達國家經濟回暖的影響,沉寂了幾年的外幣理財忽然熱鬧起來,市場回暖,以美元為代表的外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走高。統計顯示,近日美元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4%到5%左右;澳元則輕易站上6%。雖然難以成為市場主流,但在部分理財師看來,適當配置一點外幣產品可以分散風險。
所謂人閑錢不閑,講究快進快出的互聯網金融似乎更對清明小長假的胃口。業內統計表明,截至本周二,具可比數據的貨幣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約5.2%,易方達貨幣A、安信現金管理貨幣的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9%。互聯網“寶寶”類貨幣基金雖然收益穩步下滑,但是氣場依然強大。昨日,支付寶[微博]官網顯示,余額寶[微博]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5.357%。與此同時,4月1日微信理財通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5.421%;百度[微博]百賺利滾利是5.806%;網易現金寶5.491%;作為后起之秀的京東小金庫也達到5.948%。
有理財達人建議,如果有一些閑散小資金,小長假三天不妨選擇這些貨幣基金,“給自己賺回一點短途旅游的交通費”,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產品,隨用隨取的流動性是銀行理財產品目前難以撼動的絕對優勢。
誤區貼士
預期最高+計息空檔,你的實際收益率可能要打折
把預期最高收益當成實際收益,你可能容易“受傷”。業內人士提醒,預期最高收益是在理想情況下理財產品的收益情況,這其中是存在一定的市場風險,預期收益可能最終不能實現。投資者要注意條款中列出的較差或最差投資收益情形。在理財產品到期后,如果出現最終收益低于預期最高收益時,投資者便會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與此同時,理財師提醒,清明節前后購買理財產品還要注意時間差。據悉,不少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容易走進只關注預期收益率的誤區,認為預期收益率越高越好。事實上,認購期的長短對產品實際收益率構成重要影響,尤其是在長假前發行的期限較短的理財產品。有的產品只有兩個月期限,認購期則接近10天,如果你搶購得早,考慮到這么長的計息空檔期,這樣的收益率就必須打個折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