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背后不為人知的原因
從今年2月中旬開始的人民幣貶值大潮是今年金融市場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這種現象甚至讓美國一些官員認為,中國央行在不計后果地幫助出口商。然而人民幣貶值的背后推手仍舊是個迷。
其實,有很多跡象顯示,中國央行一直以來都在對人民幣匯率實行干預。最大的新聞并不在于中國央行出手故意讓人民幣貶值,而是這一做法的背后隱藏著一個潛在的事實—一場通貨緊縮正潛伏在中國經濟發展的軌道上。
首先來看看中國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常態式干預。為了保持一個預期中的人民幣匯率,中國央行可能會時不時得從中國出口商和外國投資者手中以較高的價格購買美元。2005年以來,人民幣升值約30%。但從今年2月17日以來,這種趨勢出現了“大逆轉”,到3月份的時候,這種逆轉更為明顯。
(圖片來源:QZ.com)
一些投資者將人民幣跳水歸咎于外匯市場的投機者。但是最新的數據顯示,3月中國央行購買了價值280億的美元,等價于人民幣1740億美元。這個數字相當于當月中國購買美元總額的90%以上。
這正是事情的蹊蹺之處。
當中國央行從出口商那里高價購買美元的時候,實際上向中國經濟注入了額外的人民幣。這樣一來,現金流增加就會導致價格急速增長,于是中國央行就會想辦法抵消外匯購買的作用,發行人民幣債券來吸收系統中的額外流動性。
然而到了3月份,事情就不是這樣運作的了。經濟學家認為,央行不再這樣做可能是因為系統中額外的流動性壓低了利率水平(而利率正是目前市場期待中國央行會使用的政策調整工具)。
法興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表示,物價水平下降通常暗示公司和家庭在償還債務,但中國并沒有發生這種狀況。同時,信貸規模的增長速度仍然是GDP增速的兩倍,意味著大規模信貸行為仍在繼續。按常理來講,信貸增長所導致的大規模投資應該會流入經濟中,從而致使價格上漲,但是,為什么沒有呢?
姚煒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國營部門仍然在瘋狂借貸,但這些錢卻投資到了不能夠賺錢的項目中去。
那么接下來中國央行會怎么做呢?一些經濟學家建議用最常規的辦法:下調利率,鼓勵貸款。但姚煒對此持懷疑態度。她認為,打開的信貸閘門還會使資金涌向低效的國營部門,而且如果中國按計劃實施金融改革,就需要高利率來防止信貸狂潮的出現,因為在這種狂潮下,國有銀行就會面臨激烈的業務競爭。這種情況曾經在日本出現過,造成了災難性的后果。
姚煒表示,這樣看來,中國央行不直接放寬貨幣政策其實也是件好事。然而讓人民幣持續貶值是存在很大風險的,這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的資本外流,對于依靠流動性來生存的經濟體來講無疑將是災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