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抽檢服裝超六成不合格
6月4日,記者獲悉,南昌市工商局近期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對流通領域服裝質量專項檢查行動,共抽檢服裝20批次,其中13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65%。商品纖維成分含量名實不符、甲醛超標、pH值超標、商品色牢度不符合標準、標識不齊全等成為主要問題。
案例:新買T恤洗一次就褪色
前幾天,南昌市民胡先生在勝利路花120元買了一件黑色T恤,當時銷售員承諾衣服不會褪色。買下T恤后,胡先生馬上就穿上了。沒想到第二天洗衣服時,發現T恤嚴重褪色。他當即前往服裝店要求退貨,遭到拒絕。
無奈之下,胡先生撥打12315投訴,工商人員對胡先生的遭遇一一記錄。經過調解,店主最終答應給胡先生免費退貨。
抽查:20批次服裝65%不合格
“其實,像這樣的服裝質量投訴,近幾年排在所有商品類投訴的首位。”6月4日,南昌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周國群表示,針對每年服裝投訴居高不下的現狀,南昌市工商局4~5月份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對流通領域服裝質量專項檢查行動。“我們以商場超市、集貿市場、批發市場、童裝店、服裝專賣店等為重點場所,以兒童服裝、內衣等為重點品種,對各轄區內經營戶開展全面執法檢查。”
檢查結果不容樂觀。此次專項行動共檢查經營主體5050戶次,抽檢了服裝20批次,合格7批次,合格率35%;不合格13批次,不合格率65%,其中有不少還是知名品牌。
問題:纖維成分含量名不符實最突出
周國群介紹,此次專項行動是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報告中體現主要問題包括:纖維成分含量名不符實;甲醛含量、pH值超標;色牢度(耐水、耐汗漬)不達標;標志不齊全等。
“在抽檢過程中,纖維成分含量名實不符是最突出的問題。”周國群告訴記者,不合格體現有三種:一是纖維含量與標注值不相符;二是纖維成分名稱與標注名稱不相符;三是纖維名稱標識不規范,如出現“竹纖維”等不規范標稱。
據了解,此次專項檢查行動,南昌市共查處銷售不合格服裝200余件,查處違法案件6件,受理投訴14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45萬元。
說法:違法成本低致“質量門”事件頻現
逾六成服裝產品抽檢不合格,不合格的比例為何如此之高?周國群認為,主要是在源頭上就缺乏監管,“我們在抽檢中發現,盡管多達65%的產品不合格,但令人驚訝的是,每一個批次都有生產合格證。”
省城一名經營服裝生意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服裝上市前必須送檢,但不是每批次都要送檢。上柜前,商場雖然要求商家出具檢驗單據,但也不是每批次產品都要提供檢驗單據,“這也就給了商家一些空間,在某些批次中以次充好”。
此外,根據我國的《產品質量法》,針對抽查出的服裝質量問題處以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屬于民事處罰。所以不少企業認為罰點款就可以解決,對上黑榜不重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