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創業板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毫無疑問,這是證監會給創業板開設5周年獻上的一份大禮。眾所周知,今年10月30日是創業板開板5周年紀念日。5年前的這一天創業板正式上線。而在隨后的這5年時間里,創業板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大發展。截止今年10月10日,創業板上市公司突破400家,股票總市值超過2萬億元,融資金額達到2700億元左右。不僅促進了經濟轉型,使得資金流向了一些新興的傳媒、科技行業,有效發揮了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同時也成為機構投資者投資的重要市場,截至今年8月,機構投資者持有流通市值的份額超過4成。創業板己經成為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正因如此,創業板的發展受到了有關方面的肯定。如今年9月上旬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宣布,為適應證券市場變化的需要,經充分聽取市場意見,并經指數專家委員會審議,上市時間滿三年的創業板股票具備滬深300、中證500等成份指數樣本空間資格,將于下一次樣本股定期調整時實施。這意味著創業板股票有望在今年12月份入選滬深300等指數成份股,這是對創業板發展的肯定與認同。
當然,5年的發展也暴露出創業板市場所存在的問題。如新股“三高”發行問題突出,這成為新股發行制度的一個重要頑疾。又如,包裝上市乃至欺詐上市時有發生,新股上市變臉問題嚴重,上市公司成長性不足。再如,創業板淪為了上市公司原始股東的“套現板”,大小非套現現象十分嚴重,公司存在空殼化之憂。此外,市場投機炒作現象十分嚴重,創業板成為名符其實的“投機板”。
而更加重要的是,從創業板發展的角度來看,創業板上市資源面臨著急劇分流的威脅。因為面對創業板的飛速發展,在IPO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上交所,于今年初提出了開設“新興產業板”的構想,并將此列為2014年上交所重點工作目標。該板主要服務于互聯網、節能環保、生物、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文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等行業,是名符其實的“第二個創業板”。
雖然“新興產業板”的開設方案并沒有得到證監會的批準,但上交所卻因此獲得了發行小盤股的機會。今年3月27日下午,證監會通過其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則發行監管問答表示:“首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意愿,在滬深市場之間自主選擇上市地,不與企業公開發行股數多少掛鉤。”而在此之前,滬深交易所在新股發行數量上是有劃分的。如首發規模在8000萬股以上的,以上交所發股上市為主;在5000萬股以下的,以深交所發股上市為主。5000萬股以上~8000萬股以下的,由滬深交易所來共同競爭。因此,證監會發行監管問答的發布,意味著上交所也可以發行首發規模在5000萬股以下的IPO公司了。而在隨后的新股發行過程中,確有大批的IPO公司從深市(包括創業板)發行轉為滬市發行。創業板的上市資源受到威脅。
而這一次證監會在發布的《關于支持深圳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表示,要在創業板設立專門層次,允許符合一定條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滿12個月后到創業板發行上市,這對于創業板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機遇。根據統計,截止10月9日,新三板1167家掛牌企業中,有451家信息技術企業,342家工業企業,155家材料企業。絕大多數企業都分布在TMT、移動互聯網、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等創新型行業。這些公司都符合到創業板上市條件。如果該項措施得以實施,創業板將獲得源源不斷的上市資源。因此,伴隨著創業板開設5周年日子的到來,創業板正迎來一次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