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敬直指某些電商“賣假貨”還不交稅
“線下商店賣假貨要罰款,網店賣假貨,關了、跑了都不知道到哪里去找……”來自湖南友誼阿波羅公司的董事長胡子敬代表,一發言就把矛頭對準一些電商。
原本比較安靜的會場,一些代表開始低聲交流。一位代表說:“是有假貨,但是畢竟人家東西比你商場里的便宜……”
“商場里的東西,有工商局管著,網上的東西,誰來管?”另一位代表回應。
這是3月7日上午湖南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一幕。
友誼阿波羅是湖南最大的百貨零售企業。作為傳統商業的代表,胡子敬言語中,明顯表達出對政府部門“線上”“線下”監管力度不同的不滿。
他以某知名電商舉例說,一方面,是工商管理的問題。除電商本身有注冊外,幾乎所有網店都沒有工商部門注冊,“我們線下開個小分店,各類許可證都要接受監管部門檢查,但網店,都不知道是誰開的,沒有任何顯示。”另一方面,是稅收問題。“按照實體店的稅收標準計算,1萬多億元的銷售額,應該繳納500多億元的稅,而實際情況是,去年某電商僅幾十億元的稅收。”
話音剛落,步步高商業連鎖公司董事長王填代表,起身接過話茬:商品怎么監管、稅收怎么監管……加強電商的監管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電商應該成為經濟增長新產業,但不能成為“灰色地帶”.
對于有人認為“電商很難納入工商、稅收監管”,王填代表說:“不存在這個問題。以目前大數據技術,只要工商、稅務部門的數據進行對接,誰賣的東西,追溯起來非常容易。”
王填并建議,對于電商,應該跟實體商店一樣,通過稅收代購代繳等做法,實行商品質量、稅收先行負責制,“電商平臺理應為制假售假、偷稅漏稅的行為負責任。”
相關鏈接:
看似便宜的海外購物真的都物有所值嗎?當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出境旅游并購物后發現,其實不然。
首先是“中國制造”的問題。在歐美很多購物中心看到的品牌服飾或玩具,大多數都是“中國制造”。“這是一個商業模式,多數品牌企業都是掌握知識產權和核心設計技術,然后再全球發包給低人工成本的國家進行生產。當然這些款式在中國市場應該也買不到。”佳琦旅游機構創始人瞿佳指出。
第二大問題是“水土不服”。不要小看這個問題,有時候會讓人崩潰。
在日韓游的購物市場中,大部分游客會熱衷于購買電子類產品,比如智能化馬桶蓋、電飯煲、照相機等。孫先生告訴記者,購買電飯煲等電子商品時一定要看清電壓,日韓的電壓數值與中國不同,假如盲目購買,回到家里就無法使用了,會把飯煮成夾生的,花費了幾千元,卻連基本的煮飯都不行。
更令人崩潰的“水土不服”當數過于智能化的商品所帶來的“文化差異”崩潰結果。陳先生的一位朋友這幾天很苦惱,此前朋友的母親參加了一個低價韓國游旅行團,大量掃貨,其中令朋友的母親最滿意的是一款可以聲控的智能電飯煲——只要對著電飯煲說話,就能煮各種飯。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朋友的母親高價買回該款電飯煲后才發現無法使用,因為這個電飯煲只能聽懂韓語。
另一大隱性的盲目購物問題在于價格。“雖然說海外購物的確有價格優勢,但就好比你在超市購物,有些商品低價,有些商品可能并不劃算。信息不對稱會造成并非所有貨品都劃算。”吳小姐告訴記者,其在美國買了一款名牌手表,該手表在正價店價格是4500元,美國免稅價格為4000元,但其實在中國部分市內免稅店僅售3600元,中國的網購價格甚至僅為3000元,因此并非所有貨品在海外購買都優惠。
“海外購物肯定有其吸引人之處,但不能夠盲目購買,要看清楚需求以及商品的差異性,如果盲目購買,只能造成浪費。”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