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人民幣的國際化新篇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的初始條件已經較為成熟。第一,人民幣作為跨境貿易、投資結算貨幣的使用比例增加;第二,隨著國際貿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結算,為吸引中國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人民幣資產,需要提供多樣化的人民幣金融產品,目前離岸人民幣市場已經形成一定規模。
2014年末香港、臺灣和新加坡離岸人民幣存款達到1.6萬億人民幣,離岸點心債余額接近3500億人民幣;第三,目前中國央行已與28個國家或地區簽署高達3.1萬億人民元的貨幣雙邊互換協議,這增加了離岸市場流動性,有助于保持離岸匯率穩定。
增加海外直接投資規模,促進資本跨境流動,多元化市場交易主體,推進市場化的匯率形成機制等對于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推進將是必要的,這意味著中國目前在在外匯市場建設、促進資本項目開放等方面仍面臨較大挑戰。我們認為對外“一帶一路”戰略的推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絲路基金設立將是其中的關鍵。
如果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行順利,中國會收益良多,這既包括企業層面的便利貿易結算、降低匯率風險,減少本幣融資成本,也包括帶來金融市場配置效率提升,貨幣政策獨立性增加等宏觀層面的好處。
但是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并非沒有挑戰。從日元國際化的教訓來看,日本金融泡沫破裂、長期零利率貨幣政策帶來的資本外流使日元國際化在20世紀90年代后出現停滯甚至倒退,日元占全球國際儲備比例在1991年達到8.5%的高點后持續回落,在2014年占比僅為4%,因此我們認為加強國內金融市場建設,實行審慎、穩定的宏觀政策和有序推進市場開放,穩定投資者預期都十分重要。
相關鏈接:
美元兌人民幣周二(3月31日)開盤后小幅走低,維持在6.20關口上方,但本月人民幣匯價單月升幅仍料將創下自2011年12月以來之最,原因在于中國政策制定層入市對人民幣匯價進行了干預,以確保其能夠在幣值穩定的前提下躋身全球性儲備貨幣之列。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本月稍早層呼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加入其一籃子“特別提款權”貨幣之中,之前,副行長易綱也層確認稱,央行正在與IMF展開全面談判斡旋。州本周一,中國央行已決定下調購置第二套住房的首付比例規定,之前,中國財政部也出臺了1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轉置計劃。上述政策都使得市場對中國經濟前景信心再度增強,也對人民幣走勢前景構成利好。
周二盤中,美元兌人民幣交投于6.2025一線,這意味著人民幣匯價有望在3月份錄得高達1.07%的升幅,這也使得人民幣成為本月兌美元錄得了最佳表現的貨幣。星展銀行經濟學家Tommy Ong指出,保持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是使人民幣獲得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的最佳途徑。而中國政府最新推出的措施緩解了外界對國內金融市場狀況的擔心。
此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中國將力爭把人民幣匯率維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并擴大人民幣的國際使用范圍。而在3月份,中國所設定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水平上調了0.09%,結束了此前連續兩個月下調0.46%的勢頭,而在此期間,美元指數大漲2.3%,這意味著人民幣兌非美貨幣的升值程度更為顯著。
此后,IMF將在10月份時調整特別提款權一籃子貨幣組成,如果人民幣屆時如愿入選,那么中國這一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就能進一步得到認可,而美元的霸權地位也會受到挑戰。不過,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對此也已表示坦然,他在周一(3月30日)的講話中稱,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是大勢所趨,但要真正實現這一目標仍任重而道遠。而周日當天(3月29日),周小川也表示,中國在年內將進一步放開外匯監管措施。
周一,中國央行已經將二套住房購買首付比例下調到了40%,此前,周小川層表示,中國經濟減速狀況已有些過度,因此政策制定者在此后能能力通過利率政策及量化寬松措施來維持經濟增速的穩定。受調查的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央行會在未來數月內再度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而澳新銀行駐香港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在適當政策的配合扶助下,中國經濟增速在今年達到7%的預設目標仍將是不成問題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