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并無太大風險
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期間,就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的時機等問題,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
對于實現資本項下可兌換時機是否成熟的問題,吳曉靈表示,實際上,從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定義的7大類、40個子項的資本項目來看,除了4項以外,中國實現了完全或部分的可兌換。這四項中最關鍵的,一個是借外債,一個是非居民到中國來進行證券投資,包括債權、股票、衍生產品等,還有國內居民到境外去投資,就是金融資產的投資,這個項下的貨幣,能不能夠兌換的問題。
吳曉靈指出,目前國內對外債的管理基本上采取控制每一個借債主體資產負債表的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放開。境外的居民投資境內,已經有了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還有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境內的居民投資境外,也已經有了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內境外居民直接投資,有了滬港通,接下來還要開深港通。
“此外,2005年開始,居民每人每年有5萬美元的自由購付匯額度,5萬美元是什么概念,按照當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8.2元左右,也就是說有40萬的人民幣可以隨便買賣,對于一般老百姓來說,用匯已經很方便了。可以說,我們已經有了量的積累,放開我覺得不是什么問題,不必計較條件成熟不成熟。”吳曉靈稱。
市場曾質疑,資本項下可兌換一旦放開,會出現資本的大進大出的風險,如何防控?
吳曉靈表示,首先,目前自由貿易試驗區里所實施的辦法是將賬戶分別管理,對自由貿易賬戶(FTA)進行監控。國家外匯管理局這些年也建立了賬戶的監控系統。資本項目開放的風險主要來自于資本流向的不確定性,如果有一個賬戶的監測系統,就能夠對資金流向,有所防范。
第二,所有的可兌換都不是完全沒有管制的,如果有一些經濟行為是不允許的,那么在資本和投資方面就有一定的管制,這也是可以的;第三,正是因為實現了可兌換,人民幣的價格波動就更能夠反映供求,當價格扭曲減少的時候,就減少了投機的風險;第四,真是到了經濟有了很大的問題的時候,還可以臨時采取管制。所以總體來看,沒有什么太大的風險。
最后,吳曉靈稱:“資本項下可兌換所謂的風險,關鍵在中國經濟有沒有風險,目前的國際經濟形勢下,盡管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高速發展,但在全球來看,我們還是好的,所以沒有太大問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