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預期越悲觀 股市上漲理由越充分
從1990年底啟動的中國股市,在經過近四分之一世紀的跋涉之后,終于迎來歷史上首個杠桿牛市,易演變成低股息率下的龐氏融資式牛市。一旦杠桿牛市轉換成杠桿熊市,散戶或被徹底消滅。謹慎的態度是,散戶在追高買進時,一定要堅決執行止損線。
美國2月貿易赤字下降17%,創2009年來最低水平,美國借債支撐全球增長的舊模式岌岌可危。主流觀點是,美國經濟本輪復蘇主要是工業回流和能源獨立所帶動,屬無效率增長,無法輻射全球。這意味著各國央行印鈔大賽延期,以熬過日本式的復蘇和衰退交替主導的鋸齒式增速長周期。這讓外儲世界第一的中國,有了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推動創立亞投行的契機。
上世紀30年代,美聯儲因過早緊縮銀根導致大蕭條出現,如今,全球央行不愿重蹈覆轍,寧可過度印鈔。如今,這種恐懼癥已傳導至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首度表示要警惕通縮風險,這讓人想起他在2009年年中談及貨幣政策時首度提起“微調”二字,為滬指在當年8月3478點見頂埋下伏筆。
事實上,中國PPI已連續37個月處于下滑狀態,通縮早已存在。此前,央行更擔憂的是高企的房價隨時可能引發新一輪通脹甚至滯脹。當下,樓市高庫存和買樓低需求形成反差。在出口和消費難有亮點的背景下,樓市如果崩盤,則靠投資拉動經濟來穩增長將成為空話。
從歷史來看,1993年下半年開始的海南等部分地區樓市泡沫破滅,讓中國物價擺脫單月CPI同比最高27.7%的增幅,進入長期下滑期,至2003年才徹底走出通縮陰霾。現在樓市泡沫已是全國遍地開花,一旦集中引爆,全面通縮可能到來。貨幣寬松和樓市新政主要是讓樓市泡沫緩著陸,而溢出資金則讓股市瘋狂。
如從深綜指和創業板指看A股,結構性牛市到來的拐點在2012年12月4日已出現。當時,二者的最低點位分別是724點和585點,本周五則分別以2080點和2510點收盤。
牛市盛宴開啟,靠的是杠桿資金出現,權重股借勢補漲。這是證監會發言人日前所言“股市上漲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依據。
從宏觀層面看,在銀行信貸過度擴張之后,提升直接融資比例如箭在弦,為此,甚至不惜祭出“注冊制”這個大殺器。究其根源,高層無疑想再現美股式繁榮,哪怕這種繁榮來自于央行全力推動。
截至4月1日,深滬兩市融資融券余額達1.52萬億元,各路資金蜂擁而至。證監會心照不宣,本周四核準30家首發企業申請。中國式牛市和美股最大的差別,就在于中國有瘋狂的新股市場,可對沖一切人造的牛市泡沫。這就驗證了周小川的觀點--資金進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
或許在現任股市監管層眼中,尚福林時代的6124點仍高高在上,當下的3800點仍在半山腰,還沒有到“半夜雞叫”打壓股市之時。可預期的股市利空有三,第一是現行的控制節奏適度提速式擴容,第二是超級大盤股擴容,第三是注冊制下無節制擴容。
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府主導經濟體里,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遠比自由市場更為迅捷。不過,要擺脫通縮困局,必須要以更大泡沫來刺激需求。如果說6124點折射的是全球經濟繁榮和中國經濟過熱,當下全球股市大漲則是流動性泛濫的結果。這種牛市缺乏業績支撐,預測估值極限基本上是金融行為學范疇。最典型的方法是猜測最后一個乘客何時登上泰坦尼克號?
截至本周四收盤,創業板平均市盈率達92倍,而16只銀行股算術平均市盈率才7.39倍。很難預測創業板估值何時見頂,正如難以猜測銀行股是不是估值仍將下行一樣。不過,二者估值的懸殊極易導致市場風格轉換時的踩踏現象。就像2007年大牛市的“5·30”暴跌一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