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達沃斯:專注“描繪增長新藍圖”主題
夏季達沃斯自2007年起在大連和天津兩座城市輪流舉行。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將于9月9日至11日在大連舉行,屆時來自全球90多個國家超過1700位嘉賓將齊聚一堂,就“描繪增長新藍圖”主題,探討在科技創新背景下,影響中國和世界經濟增長的新生問題和緊要議題。
據大會主辦方介紹,今年夏季達沃斯聚集了全球900多名商界領袖,其中650多位來自大中華區。參與大會的還有逾290家全球成長型公司,40位技術先鋒,超過320位女性領導人,120位全球青年領袖和全球杰出青年,150位學術界領袖,45位青年科學家,60位社會企業家等,共同在超過155個場次的大會分論壇及活動中描繪全球增長新藍圖。
國際產能亟待“合作”
李克強此前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時曾特別指出,夏季達沃斯舉辦的“國際產能合作與經濟轉型升級”分論壇,有助于探討如何把中國產能和裝備制造的比較優勢同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相對接,更好適應廣大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及工業化需求,實現互利多贏,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復蘇與增長。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梁林沖也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為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合作,此次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國家發改委會與參與者探討如何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以及推動傳統工業區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等問題。
推進國際產能合作也是政府近一段時期提出的一個重要對外合作舉措,今年國家發改委與世界經濟論壇協商之后,將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期間舉辦這個論壇。梁林沖告訴記者,議題有三個方面,包括連接全球產業價值鏈、傳統工業區轉型升級,以及充分發揮公司合作的作用。
外交部國際經濟司司長張軍認為,推動國際產能合作,有助于為世界經濟挖掘新的增長動力,體現了中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新優勢,也將使東北地區的發展釋放出更大能量。
不可否認,目前國內的煤炭、鋼鐵、鋁等部分行業仍處于產能過剩狀態。以煤炭行業為例,2015年上半年,中國神華、兗州煤業等煤炭業巨頭業績大幅下滑,中煤能源、陜西煤業則面臨巨虧困境。
事實上,通過產能國際轉移消化過剩產能,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發達國家消化過剩產能的共性規律。
今年5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其中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被確定為我國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重點行業。
張軍認為,中國已成為世界產業大國,突出優勢是處于全球產業鏈中端,中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既有利于優化自身產業結構,推進經濟結構改革,也可以幫助發展中國家“靠自己的骨頭長肉”。中國也愿同發達國家開展三方合作,把各自比較優勢銜接起來,使全球產業鏈的中游、下游都得到發展進步,使全球產業鏈得到聯動發展。
大連市副市長盧林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大連將與世界經濟論壇深入探討戰略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夏季達沃斯這一國際年會來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年會期間,我們將開展多種形式的經貿交流活動,將正式簽署一批比較大的項目,力求在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上取得突破。簽署時間為夏季達沃斯論壇舉辦前一天(9月8日),簽約項目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產業。”
張軍坦言,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有利于加快各國經濟結構改革調整,推動各國經濟向實體經濟回歸,積累可持續發展能量。同時,國際產能合作也契合一些國家推進工業化的現實需求,有利于完善全球產業布局,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為世界經濟增添新的增長動力。
相比冬季瑞士達沃斯小鎮上的“平淡和隨意”,在中國的夏季達沃斯更有一些激情和嚴謹。“表面上看,達沃斯是一次論壇,是一次思想的峰會。組織者并不主張在會議上進行實質性的商業談判。但實際上它會達成這樣一個效果,成為投資者與建設者的橋梁。”大連貿易促進會會長李泊洲對夏季達沃斯如此理解。
深挖“增長”含義
從2007年開始,世界經濟論壇每年9月在中國召開“世界經濟論壇新領軍者年會”又稱“夏季達沃斯年會”,重點關注正在改變新興跨國企業與高增長型經濟體的全球、地區和行業問題。新領軍者年會重點探討下一代領袖的各種觀點,他們正在深刻影響未來的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技術創新。
記者通過梳理歷屆論壇的主題發現,從2008年“下一輪增長的浪潮”、2009年“重振增長”、2010年“可持續增長”、2011年“關注增長質量,掌控經濟格局”到2015年的“描繪增長新藍圖”,夏季達沃斯已是第五次圍繞“增長”展開討論。
當前,全球尚未完全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霾,世界經濟正處于從舊格局向新格局轉變的節點,多種力量碰撞交錯,各經濟體復蘇態勢分化加劇。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預測,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5%,美國經濟逐步走出頹勢,歐元區與日本面臨經濟增長孱弱及通縮風險,受大宗商品及能源價格下降影響,部分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放緩等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月17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時談到,當前世界經濟處于深度調整之中,復蘇進程依然曲折。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政府通過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加大定向調控力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今年5月以來,工業、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都穩中向好,就業保持良好勢頭。“我們將繼續轉方式、調結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使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中國經濟的表現深刻影響著全球經濟的走向。中國怎么說、怎么做,也牽動著世界經濟的神經。
談到本屆論壇的主題“描繪增長新藍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司副司長梁林沖告訴記者:“這一主題反映了當前國際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共同關切。中國政府希望通過本屆論壇,闡明中國經濟整體向好并將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更加注重依靠創新來驅動發展,繼續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和前景十分廣闊,也會給世界各國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今年夏季達沃斯將聚焦農業與食品安全、經濟增長與社會包容、就業技能與人力資本、環境與資源安全、全球金融體系的未來、互聯網的未來、全球性別平等、國際貿易與投資、長期投資和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等議題,試圖探索平臺經濟擴張對勞動力和消費者影響、人民幣國際化、互聯網風險抵御、數字技術與跨境商品和服務貿易、亞投行及絲路基金對全球秩序的影響等大眾關注的話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論壇上,有關中國經濟“新常態”、人民幣國際化改革、“互聯網+”戰略、國際產能合作、新能源等話題備受各方關注。
“科技”大受關注
作為創新與科技領域的全球性盛會,今年夏季達沃斯還有不少亮眼的科技議題。與會嘉賓將探討智能機器如何影響人工智能的發展,并對“機器是否會比人類聰明”等話題展開辯論。
今年1月21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5年年會上,李克強總理強調,中國經濟要實現“雙中高”,必須用好政府和市場這“兩只手”,開啟“雙引擎”。其中第一點,就是要打造新引擎,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國有13億人口、9億勞動力、7000萬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人民勤勞而智慧。如果把全社會每一個細胞都激活,就會使整個經濟肌體充滿生機,進而匯聚成巨大的推動力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蘊藏著無窮創意和無限財富,是取之不竭的‘金礦’。”
在談到創新話題時,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兼大中華區首席代表艾德維認為,創新正對世界的未來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運用得當,它將幫助世界重新回到可持續增長的狀態,并有助于我們應對諸如氣候變化等挑戰。與此同時,創新也敦促我們用新方式思考,例如我們該如何迎接共享經濟時代的到來,又該如何減少機器自動化和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等。這些思考和討論對今天和未來的中國尤為重要,因為它正在轉型成為一個以創新和消費驅動的經濟體。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經濟轉型期,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未來,隨著中國進入一個行業和企業分化、重組的過程,會出現一批具有長期穩定國際競爭力的行業和企業。留下來的行業,很可能大多數是“傳統行業”。是否具有競爭力與行業新與舊沒有必然聯系,關鍵在于是否具備難以模仿的特有能力。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教授張宇告訴記者,現在達沃斯論壇逐漸強調創新的作用,這種創新可能更多關系到靠技術進步、提升生產力去改變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從全球整個大的周期來看,目前處在兩個技術革命之間的階段,必須要依靠新的技術才能將全球經濟帶出現在的泥潭。“經濟增長要從原來的依靠資源投入、大規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長,向依靠技術進步、提升生產力的增長模式轉變,必須依靠技術進步,必須要依靠創新去創造出新的投資機會、新的產品,開創出新的市場,才能帶動新的消費,以及制造業的重新崛起。”
世界經濟論壇日前公布了2015年“技術先鋒”企業獲選名單,來自全球10個經濟體的49家企業入選。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敢于打破現狀,并運用市場上充沛的創投資金,在醫療、金融、數字安全、能源等領域尋求高科技突破。
世界經濟論壇技術先鋒社區負責人蒙特萊塞爾把這些創業者所具備的精神稱作“千禧一代思維”。“今天的‘技術先鋒’更加了解世界所面臨的迫切挑戰,因此他們希望做到魚和熊掌兼得,即在努力成就創業夢想的同時,履行自己的社會公民角色。”
此次獲選的49家“技術先鋒”企業從數百家候選企業中評出,包括正在改變資金轉賬服務的英國企業TransferWise,利用植物發電的荷蘭企業Plant-e,以及探索基因組編輯技術的美國企業Editas Medicine等。這些企業所從事的領域入門成本高,應對的問題也正是全球挑戰的核心,比如能源生產、健康醫療、金融和數字安全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