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貿易遇寒冬 貿易放緩是主流
近日荷蘭經濟政策分析部公布報告顯示,全球貿易總額二季度環比下滑0.5%,創2009年以來最大跌幅。世貿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庫普曼指出,沒有跡象顯示全球化趨勢已經逆轉。
中國應該怎么辦?目前正在推進的“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是中國尋找新出口市場,應對全球貿易下滑的有效途徑。
中國正在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在促進外貿方面初現成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總結上半年中國外貿形勢之時,就特別強調,上半年中國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增長較快。
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之一,全球貿易總量在2015年卻陷入萎縮。
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CPB)發布的《世界貿易監控報告》指出,全球貿易量在2015年上半年正以2009年來最快的速度在收縮。在2015年第二季度,全球貿易額環比下降0.5%,同比僅增長1.1%。CPB還將第一季度的全球貿易數據向下修正至環比下降1.5%。
有分析顯示,這大部分是受到歐洲經濟復蘇停步,以及中國經濟放緩所致。中國經濟由出口主導轉型至由內需推動,美國漸漸成為凈能源出口國,這些都對世界貿易產生結構性影響。
在全球貿易萎縮的大環境之下,中國的外貿在2015年也出現了下滑。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1-7月,中國進出口總值22244.5億美元,同比下降7.2%。其中,出口12648.2億美元,微降0.8%;進口9596.2億美元,下降14.6%。
商務部對今年的外貿局勢并不樂觀。去年9月,世貿組織曾經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長4%,二季度過后,4月份世貿組織就修正調降為3.3%。但是從前7個月,特別是已經公布的上半年進出口數據看,今年全球貿易額的增速很可能是負的。前7個月從WTO統計并且公布的一些數據來看,無論是主要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出口普遍是負增長。比如美國,上半年出口增速是-5.2%,歐盟是-15.6%(1-5月份),日本-8.1%,韓國-5.1%,香港-2.8%,印度-16%,南非-6.4%,巴西-14.7%。
不過中國正在推行的“一帶一路”戰略,已經在促進外貿方面初現成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總結上半年中國外貿形勢之時,就特別強調,上半年中國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增長較快。
外貿萎縮溯源:需求疲軟結構失衡
“全球貿易大幅萎縮,主要是因為歐盟、金磚國家(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南非)和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主要貿易需求國目前均面臨經濟增長放緩的壓力,從而導致外貿需求下降,這直接導致了全球貿易總量開始出現萎縮。美國在全球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美國當前的經濟復蘇主要刺激的是國內需求的恢復,尚未構成外貿需求的全面增長,無法緩解全球貿易需求下滑的局面。” 上海財經大學世界經貿系副主任陳波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如此解讀。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也認為,在2008年之前形成的全球化貿易格局之中,歐美發達國家是作為主要的消費市場,是全球貿易的需求方;但金融危機過后,歐美發達國家的消費遠遠未能恢復到危機前水平,而當前新興經濟體也缺乏拉動消費市場增長的能力,這就導致大量資金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流動,并未進入商品貿易消費市場。
從產業結構調整的方面看,孫立堅認為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低通脹、全球經濟穩速增長的環境下,形成了穩定的產業鏈,但也造成產能過剩。全球產業價值鏈的調整還在進程當中,市場上普遍缺乏新的產品來刺激新的消費需求。
全球航運市場衰退
受全球貿易萎縮影響首當其沖的,當屬全球航運業。
作為反映全球航運業景氣程度的主要指標,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干散貨運價指數至今仍在900點左右的谷底徘徊,離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接近12000點的高位相距甚遠,尚不足頂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每年的8月本應是全球貿易量增長的時期,但在8月第2周,亞洲至歐洲的集裝箱貨運費率卻意外下滑20%。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也顯示,上海出口到北歐的運價指數一度在五個交易日內下跌23%。
據英國電訊報報道,今年上半年德國漢堡港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下跌6.8%,其中與中國的貿易量下滑10.9%,與俄羅斯的貿易量暴跌36%,表明盧布的大跌以及俄羅斯經濟衰退的加劇,迫使俄羅斯消費者大幅縮減對進口汽車等貨物的購買。
集裝箱貿易統計公司(Container Trades Statistics)近期數據也顯示,全球航運總量6月同比下滑3.1%。這有些出人意料,因為6至8月一般是航運旺季。
作為全球第二大轉口港,新加坡7月集裝箱吞吐量同比下滑13.3%,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最差表現。野村數據顯示,7月東亞所有主要港口的航運總量增長跌至0.6%,而第三季度也不容樂觀。
應對之道:經濟結構轉型與發掘“一帶一路”新市場
陳波認為,全球貿易萎縮對兩類經濟體的沖擊最大。第一類是資源型經濟體,比如俄羅斯、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些依賴資源出口的國家就受到了最嚴重的打擊。而作為資源性行業的下游行業,依靠制造業和出口的經濟體是容易受到沖擊的第二類經濟體。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制造業大國當前正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在服裝、鞋帽、鋼材等領域顯得尤為突出。
陳波表示,中國必須要進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才能應對全球貿易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要放掉過剩產能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找到新的競爭力和新的市場,這就造成了我們新的挑戰。轉換過程會很痛苦,但是必須要完成。”
繼續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發展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合作,也是中國尋找新出口市場,應對全球貿易下滑的有效途徑。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從上半年情況以及下半年的走勢來看,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可以說比預計的更加嚴峻,更加復雜,并且還面臨很多不確定性。說明全球經濟復蘇勢頭比預計差得多,外需還是嚴重不足。因此,對全年的出口我們是不容樂觀的。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同期基數較高和部分月份異常增長的因素,不排除今后個別月份的出口仍然出現負增長,盡管如此,我們預計全年出口仍然還是有希望實現正增長。我國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仍將穩中有升,進口的降幅還將繼續收窄,外貿質量和效益還將進一步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