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新股發行側重機構詢價
A股重啟IPO,今年延續舊制,明年有可能試驗注冊制,詢價公平性與新股發行凍結資金是焦點。
中國的新股發行側重機構詢價,監管層為顧及普通投資者的利益,壓低新股發行市盈率,從而出現了打新無風險收益,而沒有完全按照市場化準確定價。不管美國式競價還是荷蘭式競價,在信用不夠的市場,應價者不必為自己的報價負責,這是最可怕的。
若高報價就高價認購,低報價就低價認購,最后再以中標認購量計算加權平均價作為網下中標價,人人都會為報價付出真金白銀。
“荷蘭式”詢價機制實行兩次詢價,第一次詢價確定區間,第二次詢價的出價不能低于第一次詢價。保薦人會給合作過的或者關系比較好的機構發出邀請。很多機構參加第一輪詢價抬高價格區間,不參加第二輪詢價。網下所有中標的詢價對象都按中標的最低報價統一認購股票。在此競價方式下,只要敢報高價就一定可以中標,并能按最低中標價成交。
荷蘭式競價又稱“減價拍賣”,不是為了讓高價拉抬價格者搭低價的便車,而是因為農產品、水產品不宜保存、數量大、有交易時間限制等特殊原因,拍賣時必須速戰速決,在最短的過程中完成心理博弈,找到買家。場面熱鬧不是追逐的目標,效率與成功率是第一要義。
荷蘭式競價在整個拍賣過程中僅有一次應價,全程注意力高度集中,競拍者不敢有絲毫懈怠。這種拍賣,價格逐級遞減,仍然是價高者得,當價格下行到應價者的心理價位或產品成本時,競價者就會出手。荷蘭式競價非常適合特殊的拍賣市場,當初荷蘭海洋時代的大市場與大交易效率都與此相關。
美國式詢價來源于英格蘭式競價,拍賣前確定起拍價和最低加價幅度,開拍后在起拍價的基礎上按最低加價幅度增價,出價高于保留價的最后一輪增價者為最高應價者。價格逐級遞增,競價者交替舉牌,本質依然是價高者得。
無論是荷蘭式還是英格蘭式,無論價格逐級遞增還是逐級遞減,應價獲得拍品者都是出價最高的一方,并且出價者必須為自己的報價負責以出價購入該品種,否則友情價橫飛,高低懸殊,市場價格系統就亂套了。
每種拍賣方式對應的是不同的市場、不同的產品、不同的信用,荷蘭與美國式競價在他們本國實行基本順利,而我國使用美國式競價的文拍市場照樣也有漏洞。
還有荷蘭式與英格蘭式競價方法混用的情況。有人提出司法拍賣的改革方案,如果某拍品評估價100萬元,流拍是評估價的80%,假設三次拍賣全部流拍,其最低成交價將跌至100 × 80%×80%=64萬元。
采用荷蘭式競價時,保留價可以從100萬元降到64萬元。目前單個拍品的拍競價周期一般為24小時,荷蘭式競價可以分為24個降價周期。開拍后,每小時降價幅度為F,則F=[(100-64)/24]萬元,第N小時的基準價為[100-F×(N-1)]萬元。
若第N小時內,有且僅有一人應價的,拍品由該應價者競得。若第N小時內,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競買者應價的,則荷蘭式競價終結,在該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入圍者”之間,以第N小時的基準價開啟英格蘭式遞增競價。
最低增價幅度可以事先在拍賣公告中予以明確,可輪番競價,價高者得。若入圍者之間無人增價,則由入圍者中首個在荷蘭式競價中應價者競得。這一種情況的目標是價高者得,讓拍賣者為自己的出價負責。股票市場上,讓機構在首輪詢價時出高價,卻以市場中標價買入,不必為報價負責,實在不是荷蘭式競價的本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