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投資是中國經濟成長的傳統驅動力
英媒稱,全球經濟前景面臨更多利空消息:中國消費者今年可能削減支出,比如減少外出就餐,推遲更換智能手機,停止沖動購物。
據路透社1月22日報道,中國決策層將為此感到憂慮。中國股市震蕩以及薪資增長停滯已經讓他們疲于應對,分析人士將2015年的經濟增速至少符合政府目標歸功于消費者支出。
經濟學人信息社(EIU)分析師Tom Rafferty寫道:“中國消費者在2015年趕來救援。他們的支出有助于抵消了工業及投資疲軟的拖累,工業和投資是中國經濟成長的傳統驅動力。”
報道稱,但不能保證他們2016年還會這么做。
澳新銀行1月20日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1月中國消費者信心下滑至紀錄低位。來自美國研究機構的中國褐皮書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四季度中國就業增長及薪資增長處于四年低點。
路透社稱,對購物者進行的采訪與這些調查不謀而合。這些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控制支出,很有可能削減支出。
一位周姓男子稱,去年他和女朋友外出就餐費用約為7萬元人民幣,購買服裝及配飾費用為4萬元。該男子表示,鑒于經濟情況,2016年他們計劃削減費用開支近1/3。“我們會更多在家做飯。我可能會不那么頻繁地換手機等電子產品。”
一位30歲、在商店看杯子和床單的鄭姓女子說道:“我覺得我的收入增長的速度,無法跟上上漲的物價。這些不是必需品。我可能會對自己有所控制……盡量不過于頻繁地購物。”
報道稱,更受沖擊可能是中國日漸增多的老年人。他們認為,用于健康方面的費用正在侵蝕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一位拒絕透露姓名的55歲退休女性稱,她不得不花大筆的錢來買空氣凈化器,以應對空氣污染。“我寧愿把錢存起來,以防生病要看醫生。”她說道。
報道稱,許多中國的小零售商也受到擠壓。他們本身就是消費者,生存完全依賴國內的需求。
報道稱,中國消費者在海內外的購買力可能會減弱,因為近期人民幣貶值,會影響許多在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品的價格。
Oxford Economics駐香港的亞洲經濟部門負責人Louis Kuijs寫道:“我們預測今年消費者支出增速將放緩,因為薪資增速放緩,此外工業領域的疲弱依然有可能更強烈地向消費領域蔓延。”
報道稱,有跡象顯示,中國消費領域出現的反彈勢頭仍在繼續。澳新銀行的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更多受訪者認為眼下是購買大件物品的良機。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2016年新車銷售料將增長6%,高于去年的4.7%。
“去年業務情況不好,而且不可能好轉。”上海一家服裝店的店主說。“有錢人買奢侈品,窮人則會存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