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宣布降準50個基點
央行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此次下調后,大型和小型銀行的存準率將分別降至17%和15%。
而在此之前,隨著1月出現天量新增信貸以及CPI的走高,部分分析師認為貨幣政策有收緊的可能。也有人稱中國經濟依然面臨通縮壓力,以寬松政策促進經濟增長勢在必行。高盛高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宋宇認為,目前看來這一辯論似乎已隨著溫和放松的觀點占據上風而塵埃落定。
高盛表示,此次降準是反映貨幣政策傾向放松的明確信號,正如央行行長周小川在G20會議上所做的表述。
高盛在一份報告中寫道:
當局不愿以更大力度降準可能是出于對杠桿率和CPI通脹率進一步上升的擔憂(我們預計,主要受食品價格走高影響,2月份CPI同比升幅將從1月份的1.8%升至2.0%以上)。
高盛估算,此次降準50個基點將釋放流動性約6,700億元。降準本身對于經濟的實際影響應該十分有限,因為央行一直在采用公開市場操作等其它工具注入流動性,幫助銀行間市場利率在降準之前相當一段時間里保持穩定。
本周到期的公開市場操作工具規模相對較大,這可能意味著央行只是用一種流動性工具替換了另一種;考慮到1月份整體信貸供應相當大,我們認為央行短期內將不會壓低銀行間市場利率。
雖然中國決策者在G20會議上傳遞了人民幣匯率將保持整體平穩的信號(至少是在參照貨幣籃子[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國際清算銀行、特別提款權]的情況下),但他們在如何解讀這一措辭的問題上留下了充裕的回旋余地。
華爾街見聞今日稍早也提及,在春節前夕,市場普遍預計央行將降準補充流動性,但考慮到匯率因素,央行選擇通過MLF、逆回購等手段投放流動性。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曾表示,如果過度采用降準的措施,可能導致對短期利率過大的下行壓力,不利于穩定資本流動和匯率。
而如今最終還是選擇了降準,外資機構多認為,這表明經濟穩增長再次超過匯率成為中國的第一要務。
高盛稱,降準與公開市場操作的主要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發出了更強有力的政策信號。
由于貨幣放松信號可能在短期帶來人民幣貶值壓力,這也表明當局或許對于近幾周的資本流出狀況擔心程度有所降低。
此外,在上周的G20會議上,央行行長周小川首度“松口”稱中國貨幣政策處于“穩健略偏寬松狀態”。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認為,央行在貨幣政策取向方面,很關鍵也很明確的信息是:貨幣政策處于穩健略偏寬松的狀態,今后如果有需要,還有進一步的空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