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層規范中概股 未來股市到底是兇還是吉
近期市場傳聞,證監會擬暫緩中概股企業私有化并重返滬深股市上市,中概股回歸國內A股無論是借殼、重組還是IPO都可能受到限制。5月6日A股出現急跌。當日盤后,證監會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已注意到相關輿情,正對中概股通過IPO、并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
目前中概股回歸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其實是A股市場長期蓄積問題的集中反映,最大的問題就是市場操縱已深植A股基因。現在監管部門對內幕交易監管較嚴,但對市場操縱監管力度或需加強。很多內幕信息其實未必有什么價值、甚至一文不值,內幕交易大虧其本的也有不少。
此前眾多垃圾股憑借中概股借殼概念出現非理性爆炒,甚至在“殼市”中間人介紹雙方見個面就要價上千萬元,這種荒唐已經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證監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緊急研究對策,規范或控制中概股回歸,有利于推動股市健康發展,有利于化解市場擴容壓力,這是件大好事。
當然,一些遭遇爆炒的殼股會由此聞風而逃、價格急跌,市場抽資效應明顯,也會帶動整個市場下跌;另外也不排除部分利益主體借機砸盤。現在有觀點認為,A股市場歷來炒殼風氣較重,如果“一刀切”限制借殼乃至并購重組,可能會給市場帶來較大沖擊,屬于負面作用較大的“休克療法”。
筆者覺得這純屬歪論。筆者一直認為,既然創業板考慮到借殼上市的危害,禁止借殼上市,那么在主板、中小板也應全面禁止;重大重組和借殼都是較大體量的新資產上市行為,不宜分出不同的上市渠道(IPO、重大重組、重新上市),只應保留IPO審核通道。管理層應該堅決全面禁止借殼上市,或者將借殼上市、重大重組全部納入IPO審核通道。
只有禁止借殼上市、規范重大重組,市場才能形成優勝劣汰機制。市場雖然短暫下跌,但對價值投資者來說這卻是吸納績優股的絕佳機會,深跌基礎并不存在。一些垃圾股本無內在價值,投資者偏要買入投機,欲圖博取借殼上市、重大重組炒作出的巨額利潤,那么自然需要為此承擔相應風險。
中概股通過借殼或重組回歸A股,顯然是為了謀取境內外市場的巨大估值差價。一些中概股遭遇境外空頭“做空”攻擊,估值大幅回落。反觀A股市場,吹捧上市公司很少受到查處,但一旦質疑上市公司,就可能被上市公司追究“損害商譽罪”,因此A股市場一些股票的估值遠高于境外市場。
中概股回歸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有人說可讓A股投資者分享發展成果。但現在國人炒美股、炒港股并非難事,尤其港股通已經開通,A股投資者可以很容易買入港股,為什么不讓投資者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在境外市場買入,非得讓投資者在A股市場以高于境外市場幾倍甚至幾十倍的價格買入,這不是坑害投資者嗎?
而且,有些中概股企業接受境外融資而成為“外資公司”,其中不少采用了VIE結構,中概股回歸需要私有化和拆除VIE結構,但私有化向市場發出收購要約一般都比市價高出不少,中概股憑空讓境外投資者輕松獲得暴利,轉而再到A股市場來找回成本和利潤,這種行為實在要不得。
一些內幕信息之所以值錢,主要是被操縱者借題發揮。比如雖然重大重組有業績承諾以及補償方案,但這些業績往往夸大其詞、甚至未來三年的補償承諾也可能成空,而在主力操縱下卻連續十幾個漲停板。只有嚴厲打擊市場操縱,A股市場才能從根本上獲得重生。由此,監管部門應將部分監管力量配置在打擊市場操縱上面,尤其是上市公司以信息披露相配合的大規模內外勾結型市場操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