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否國際化最終還取決于貨幣它的本質功能
人民幣在未來5年可能成為廣泛使用的國際貨幣,如果中國的金融市場、貨幣繼續進行改革,并且資本賬戶更加開放,人民幣在未來10年可能成為國際儲備貨幣。
而人民幣要成為避險貨幣,需要政府更加公開透明、央行更加獨立、以及相應的健全司法環境。此外,他還預測,人民幣將削弱但不會取代美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則認為,人民幣國際化主要是人民幣作為貿易貨幣的角色,即在貿易上因為需要中國商品,所以需要人民幣,離開人民幣貿易進 行不了。但實際上人民幣作為貿易貨幣的地位還沒有做到。至于人民幣作為金融投資,作為儲備貨幣,再進一步作為避險貨幣還都比較遙遠。
在實施靈活的匯率方面,李揚指出,中國和別國貨幣的關系其實背后取決于利率,匯率短期內取決于利率。而目前,但中國利率沒有市場化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此人民幣的國際化首先要做到國內利率市場化。
此外,他認為資本賬戶開放并不構成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李揚稱,資本項目開放有三個條件:第一市場是不是能接受,這個市場包括參與主體、市場結構、市場機制。第二是有沒有良秩,政府能不能妥善的應付這些局面。第三是有沒有一個好的時間窗口,這個很重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執行董事金中夏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最終離不了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和資本賬戶可兌換。
他指出,目前,所有發達國家和主要的新興市場國家(包括金磚國家)都選擇了自由浮動匯率或者是接近自由浮動的匯率制度。這些國家用來調節國際收支的主要工具是匯率,而不是資本管制。因此,中國應該 克服資本賬戶開放和匯率浮動的恐懼。
對于資本項目開放是否構成人民幣國際化的必要條件,北大國發院黃益平教授表示,從歷史上看可能不是,但未來是否還能這樣令人質疑。人民幣是否國際化,最終還取決于貨幣它的本質功能——定價、支付和儲蓄是否國際化。
他還認為,總體上來講資本項目放開對中國利大于弊,但前提條件是理順國內利率市場,完善金融體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