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事件對人民幣匯率帶來了一定壓力
本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度經歷大幅調整,一度跌破6.69關口。不過隨著近期英鎊和歐元下跌勢頭的緩解,從7日開始,人民幣匯率出現穩定跡象。多數專家認為,英國脫歐對外匯市場的沖擊可能告一段落。
7月6日無疑是本周最受矚目的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大幅下調263個基點,跌破6.68。開盤后,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大幅下挫,一度創5年來的新低,最終收于6.6900低位。
除英國脫歐余波未平和美元強勢影響,市場供求也是導致人民幣匯率走低的重要原因。從盤面和外匯交易員反映的情況看,近期市場上美元買盤持續較強,盡管企業結匯增加不少,但是購匯需求仍然維持較高水平。
6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網站轉發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特約評論員文章也表示,上半年人民幣貶值主要是外匯市場供小于求。一方面是中國企業為償還外債和“走出去”需要較多外匯;另一方面一些境外投機勢力加杠桿做空包括人民幣在內的亞洲貨幣,也給人民幣匯率帶來了一定壓力。
文章明確表示,“當前我國通脹水平總體高于美國,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面臨升值壓力。為保持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穩定,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則存在一定貶值要求。”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說,在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市場避險情緒上升及資本外流等影響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仍面臨貶值壓力,但貶值幅度基本可控。
“隨著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逐漸被市場接受,在央行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和經濟走勢總體平穩的情況下,未來,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特征將更加明顯,匯率彈性將進一步增強。”連平說。
資深外匯分析師韓會師認為,實際有效匯率穩定一般意味著貿易競爭力的穩定。上周央行已經明確發表聲明說,中國無意通過人民幣匯率貶值提升貿易競爭力。此外,中國通脹水平不會一直高于美國,匯率政策的專注點也會因時因勢做出一定調整。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決定了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
從7日開始,市場出現利好人民幣的積極因素。央行公布的外匯儲備余額增長134億美元,顯示跨境資金流出形勢好于市場預期。國際市場上,英鎊和歐元開始止跌,日元也有所穩定,人民幣中間價連續兩日小幅上調。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