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金融系統混亂 中國經濟才可以迎來平穩態勢
現在中國金融體系混亂不堪。首先是金融改革讓老百姓的剩余資金到達企業的鏈條越來越長,有人說,那企業可以通過股市、債市直接融資呀?廢話。中國有多少企業可以達到直接發債的信用水平,而股票市場IPO的燕塞湖還不夠大嗎?再者說,中國的老百姓有多錢可以承擔越來越大的金融風險?有其三大約束,中國是不是有條件效仿美國去大搞直接金融?
一年期shibor今天終于上破4%,而央行給定的貸款基準利率不過4.3%而已,這是什么意思?這是說,商業銀行的籌資成本已經接近貸款基準利率,這還讓銀行活嗎?當然,商業銀行會把籌資成本向后端傳導,也就是提高貸款利率,但那還讓企業活嗎?企業說我也得把財務成本向商品消費端傳導,也就是漲價,那還讓老百姓活嗎?
現在可倒好,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高企業原材料成本,并最終向CPI傳導;中央銀行說我要抑制CPI,所以加息緊縮貨幣而推高企業財務成本,同樣最終傳導到CPI。就這樣惡性循環,中國經濟會怎樣?企業借貸需求越來越大,杠桿越來越高;經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銀行壞賬越來越多;企業質量越來越差,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利率水平更上一層樓。
而一大群經濟學家會跳出來說:不是貨幣政策的錯,而是因為企業質量越來越差,商業銀行因需要覆蓋風險而拉高利率。我們的問題是:貨幣市場利率如此“瘋漲”又是誰在覆蓋誰的風險?金融永遠正確,錯的都是實體經濟,這就是“金融資本主義理論”最重要的結論之一,而這樣的理論在中國卻大行其道,這到底是誰的錯?
現在有人動不動就說要“打破剛性兌付”,不要以為這是在搞“金融市場化”,在我看,這是在破壞中國金融和中國經濟。因為,打破剛性對付的后果是:老百姓不敢投資,至少需要更高的收益去覆蓋風險,請問這將使中國的金融成本到達怎樣的高度?企業是否還有利潤可言?如果真出現了那樣的狀態,中國經濟又會如何?所以,我們的腦子必須清醒,不要被“市場化忽悠”。我們要讓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但作為金融主管機構是不是也該更好地發揮“好作用”,而不是相反?
問題就在這兒。一方面強調讓市場在金融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拆掉金融之水流動的合規渠道,任由“準金融機構和準金融市場”泛濫,這難道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嗎?現在是要清理了,但如果不是徹底“關閉”,那生存的需要是不是永遠會刺激這些市場鋌而走險,違規操作?這些市場的存在需要從規范渠道挖走多少資金?這些資金最終流向實體經濟的成本有多高?我們的金融主管部門不心疼嗎?
貨幣市場的利率還在上漲,當商業銀行存款利率上限還要接受“指導”之時,這樣的利率“畸變”難道不會使“政策套利”空間不斷加大?難道不會使貨幣市場投機套利大為獲利,而直接拉高企業融資成本,直接摧殘服務于實體經濟的資本市場?這就是我們的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具體體現?太可怕了!已經十分脆弱的中國實體經濟,哪里經得起金融如此殘酷的折磨?
看看現在的中國。樓市投資、貨幣投機變成了風險最小的投資,而產業投資、債券投資、股權投資變成了風險大、收益低的投資,這難道不是大問題嗎?難道不該轉變嗎?難道是老百姓的選擇性錯誤?我認為,金融主管機構需要好好反思,你們到底應當扮演怎樣的角色?你們是不是“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了?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