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不跌反漲:這個邏輯有點意思
周四美聯儲加息兌現,A股不跌反漲,放量創出3268點新高后,周五震蕩回落,最低殺到3232點,補掉了周四的跳空缺口,報收3237點。建議投資者盡量低吸處于底部狀態、近期放量小漲的中小盤、中低價的國資改革股,一帶一路概念股,以及年報和一季報超預期的個股。
1、連續兩個周五尾盤跳水為哪般?上周五的跳水,跌破五周均線,收盤至3212點,讓很多人對春生行情失去了方向和信心,認為本周美聯儲加息后,大盤必遭重挫,非但3200點平臺和60天線3169點不保,而且會跌至3100點。但我認為3200點新平臺整固的基礎扎實,堅信兩會后將再續春生行情。
本周一,大盤就出其不意地一舉收復了所有均線,并連漲三天,讓人大跌眼鏡。周四,當一直困擾市場的美聯儲加息利空兌現時,出乎大多數人意料,大盤連往下沉都不愿沉一下,跳空7點高開,開盤指數既是最低指數,隨后一路高走,沖破3264前高點。
周四大盤放出了自去年12月3日以來的最大成交量5505億,很多人滿以為,按照這種勢頭,乘勢拿下去年11月29日的3301高點不在話下。但周五僅沖高6點就一路震蕩下行,尾盤又出現跳水,重演上周五的那一幕。
這兩次跳水,究其原因,或是提前消化預期中的美聯儲加息大利空;或是主力機構逆多數投資者的思維而反向操作;或是慢牛市道震蕩洗盤、進二退一的需要。因此,人們不應沿著慣性過度看跌或看漲,而應強化對慢牛市道震蕩緩漲主基調的認知。
2、為什么說震蕩緩漲是市場的基本格局? 從劉士余主席上任后的市場走勢來看,從去年2月20日2860點——今年3月17日(本周五)的3237點,13個月中,上證指數漲幅僅13.2%。從今年前3個月的漲幅看,從3103點——3237點,將近3個月,才漲了4.3%,漲幅夠小、漲得夠慢。
從百點平臺的收盤天數來看,2900點平臺收盤了57天;3000點平臺收盤了56天;3100點平臺收盤了61天;3200點平臺收盤了45天。幾乎每個百點平臺上,都要收盤將近60天,幾乎要將實際流通市值換手兩遍,使整個市場的平均持股成本都上了臺階,大盤才能站上新的一個百點平臺。
從中可以看到,沒有快漲和大漲,就不會有快跌和大跳。大盤即便跳水,至多只能擊穿一個百點平臺,而不可能擊穿兩個百點平臺(就如上周收3112點,回調時最多能刺穿3200點,而不能刺穿3100點)。
同時也表明,大盤在一個百點平臺上,當收盤天數和換手率不夠時,就指望再站上一個新的百點平臺是不現實的。量變只有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發生質變--進入新的百點平臺。這種以百點為單位的平臺的緩慢上移,決定了大盤只能是震蕩緩漲。
從均線系統看,從去年10月以來,上證指數就始終站在年線(現3058點)、半年線(現3154點)、60日線(現3176點)、五周均線(現3224點)之上,這是大盤進入慢牛市道的重要標志,而市場的波動,一般也就圍繞著5天線(現3244點)和10天線(現3237點)的得與失之間震蕩反復。這也決定了當今市道的基本格局是震蕩緩漲,人們當不以漲喜、不以跌悲,摒棄指數大波段調整的過時觀念,強化指數的小波段震蕩理念。
3、穩中有漲、震蕩緩漲的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盡管在過去26年的股市中,不時有人提出"穩中有漲、漲幅有限"的理念,但是在實際走勢中,總是不能如愿。
那么,現在何以能做到了穩中有漲、震蕩緩漲呢?首先,新股發行方式由資金申購改為市值申購。這就避免了每隔一兩周就有一批新股發行,市場就出現幾萬億資金搬家,棄股"打新"的局面,從而人為地加劇了股市的波動幅度和波動頻率。這種現象如今已不復存在。
其次,市值配售新股加強了籌碼的鎖定性。不僅網上申購新股的中小散戶必須鎖定籌碼20天,才有打新資格,而且網下配售新股者,因每天都有新股申購,所以,A類、B類的機構,以及擁有5000萬-6000萬市值的超級大戶,都必須鎖定籌碼20天,才能取得配售新股的門票。僅此一招,就使當今市場投資者持股的數量和持股時間,超過以往任何時候,從而加強了市場的穩定性。
再次,股災后管理層對股指期貨的開倉比例和保證金等做了限制。至今仍限20手,故想通過做空期指來做空股市的企圖很難實現,A股市場投資者不再因每月第三周期指交割而恐懼。
{page_break}又次,擁有3萬億資金的國家隊是股市最強大的穩定力量。并且,他們通過一年半的運作,不斷進行調倉換股,現主要持有大盤藍籌股。并可通過50ETF這一工具,為穩定股市、燙平大盤波動幅度發揮重要的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穩重向好,GDP仍保持6.5%的中高速增長,貨幣政策穩健,匯率基本穩定。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央企混改、地方國資改革、一帶一路、PPP、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節能環保等政策熱點,上市公司業績逐年較快增長。這些都決定了2017年股市將震蕩緩漲、穩中有漲。 為什么又只能是"緩漲"呢?那是受到了新股發行加快,大小非不斷減持,市場新增資金不足等因素的牽制。
4、為什么要用"輪漲"觀念取代"風格轉換"?由于目前上市股票已超過了3200只,新股還在源源不斷地上市,而市場存量資金不足、新增資金有限,因此,即便是震蕩緩漲的格局,也不可能再是所有股票一起漲,而只能是不同指數、板塊和個股的輪番上漲。
很容易讓人們陷入誤區的是"風格轉換論"。認為某一個指數一旦領漲,就可以主導市場格局一兩年。例如半個多月以前,創業板曾出現過連續幾天的大漲,到1977點。很多人以為,市場風格將轉換到創業板,創業板出現了類似于585點-4037點那樣的大機會,第一目標可直指2680點。我則堅決反對這種風格轉換論,認為創業板只是超跌反彈、補漲、輪漲,很難沖破1970點-2000點密集套牢區。果然,其后的兩周,創業板非但未能向上拓展,反而跌到了1949點,至今還在去年底的收盤指數1962點之下,并受到半年線和年線的壓制,距離甚遠,是四個指數中走得最差的。
究其原因:一是新股發行源源不斷,市場喜新厭舊、棄舊炒新;二是新股上市后不久就高送轉的公司大幅減少;三是再融資新規,使創業板公司再融資時間推后,難以用增量資金購買優質資產、簽業績對賭協議,無法保證股本擴張后仍然能高成長;四是上市一年和三年后的公司,存在大小非減持的巨大壓力,今年僅兩個半月,就有409家公司的重要股東減持,減持超億元的有近百家,減持10億元以上的有4家。更令人恐懼的是,高送轉伴隨大小非減持,使得創業板老的領頭羊華誼兄弟、網宿科技、掌趣科技、樂視網等業績大幅下滑,大小非紛紛出逃,因而遭到市場的拋棄。
2016年高送轉的公司,也忙不迭地大小非減持,如贏時勝、云意電氣、和幫生物、中能電氣等,也令人們避之不及。更因為證監會表示,正在研究大小非減持新規,使得更多的大小非搶在新規之前出逃。這也是市場為何不炒中小創的老股,而只炒剛上市的次新股的重要原因。
5、為什么我不主張狂炒次新股? 次新股里是存在機會的。尤其是新股發行上市過快時,因市場存積資金不足,某些4000萬股的小盤高科技股,曾多次出現過僅4、5個漲停板就被打開,估值低于40倍市盈率。此時,拉開距離往下抄底,往往可快速收獲30%以上的盈利。滬市中的小盤新股,我稱之為"小創業板",數量總共才百來只,定位比深市創業板更低,因而機會更多。
但是,近期市場出現了凡次新必炒,打開漲停后再狂炒,股價再暴漲250%的情況。例如次新龍頭張家港行,從1月24日-3月16日,5次達到交易所異常波動的標準。自上市首日漲44%,以后又累計15個漲停板,現價29.44元,相比4.37元發行價漲幅高達573%。而每股業績0.41元,市盈率高達72倍,遠超銀行股平均市盈率10倍的水準。又如,白銀有色,從1.78元-15.64元,除首日漲44%,又連續18個漲停板,漲幅高達778%。而業績只有0.03元,500多倍市盈率,純粹是惡炒,高位接棒者風險很大。
我特別擔心的是,如果市場繼續背離業績,瘋狂炒作次新股,會給人找到新股發得還太少太慢的口實,很有可能迫使管理層進一步加快新股發行上市節奏,將現在好不容易爭取降下來的每周發8-10家,又恢復到去年12月和今年1月的每周發15家,每天"發三上三",那將使整個市場和廣大投資者遭殃!
周五的跳水和放量陰包陽,仍然屬于強洗盤性質,符合創新高后的進二退一的節奏。預計下周次新股將退潮。而絕大多數個股,包括中字頭大盤股、銀行股、保險股、券商股、央企混改股、地方國改股等,多數處于股災底部附近徘徊。這給場外資金低位進場的機會,后市震蕩緩漲格局不變,延續"春生"行情仍然可期。攻克3301點需分兩步走,先站穩3250-3260點,待在3200點平臺上收盤50天以上(現45天),再去謀上攻3301點。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