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對18家PVC企業實施價格壟斷的違法行為做出處罰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前天,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國內18家聚氯乙烯樹脂“PVC”的生產經營企業實施價格壟斷的違法行為做出處罰。
聯手漲價 18家PVC企業吃國內反壟斷最大罰單
經查明,涉案的18家企業從2016年3月起,就開始通過微信群交流、召開會議等手段達成并實施了統一漲價的壟斷協議。這一行為違反了我國《反壟斷法》,導致國內“PVC”市場價格不到半年漲幅超過40%,嚴重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加重了下游企業成本。
國家發展改革委反壟斷部門依法對牽頭主導的湖北宜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鹽吉蘭泰鹽化集團有限公司處以2016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2%的罰款。對處于從屬地位的16家涉案企業,處以2016年度相關市場銷售額1%的罰款,上述18家涉案企業共計罰款4.57億元。這是我國《反壟斷法》實施九年來,反壟斷部門對國內企業開出的最大的一筆罰單,涉案18家企業,跨11個省自治區,企業類型包括央企、國企和民營企業。
微信群里醞釀漲價協議
2016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接到下游行業協會和企業反映“PVC”原材料價格異常上漲的舉報,反壟斷部門立即開展了執法調查。在調查初期,就發現18家PVC生產企業在去年3月到12月期間以“西北氯堿聯合體”的名義多次召開會議。
雖然數據高度吻合,但辦案人員在調查過程中卻沒有發現任何有關約定漲價的紙質協議,企業相關負責人也都否認曾經約定共同漲價,沒有核心證據,調查工作進入膠著狀態。
國家發展改革委反壟斷部門決定派出多路辦案人員分別奔赴11個省區,同時對這18家企業進行深入取證,在案件幾乎陷入僵局的時候,辦案人員在一位企業負責人建立的微信群里發現了線索。
辦案人員告訴記者,微信群里有企業公布價格執行表提議漲價,其他涉案企業都積極響應表示支持,前有提議,后有響應,這就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橫向價格壟斷協議。
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指出,對于橫向壟斷協議,一般認為只要有兩個或以上競爭者,本來應該是競爭的,如果達成了一個限制價格限制數量限制市場的協議,就構成了一個橫向的壟斷協議。
壟斷產量超七成 誰不執行處罰誰
共同推高“PVC”市場價格成為這18家涉案企業的共同目標,而如何確保調價一致行動,牽頭主導的企業也是煞費苦心,不僅劃分銷售區域,設定產品銷售的最低限價標準,還警告其他企業,誰不執行就處罰誰。
本案中,涉案企業的違法行為對市場競爭秩序、下游經營者和消費者權益均造成了損害。
微信聊天內容可作為電子證據
在此次反壟斷處罰中,微信群成為了案件的突破口,那么涉案企業在微信群中的聊天內容能否作為證據來認定違法行為呢?
據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中明確規定,電子數據是可以作為證據來使用,也就是說涉案的18家企業無論是以文字、語音或者視頻聊天,其內容都可以作為證據來認定違法行為。
此外,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表示,日常生活中的協議,要求各方當事人必須要達成一致,有真實的意思表示,而壟斷協議和合同法意義上壟斷協議,跟平時所認定的協議不同,只要有聯絡就可以說已經達成協議。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