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18歲接手家族企業的美女老總
她的辦公室布置得十分雅致,就像她身上的服飾一樣,精致,不張揚。將一切襯托得恰到好處。在她身后的墻壁上,懸掛著兩把寒光閃閃的長劍,那是朋友從英國帶回來送她的禮物。潘佩聰笑盈盈地說:“可能朋友覺得我身上缺少點殺氣。”因為不管是朋友還是員工她都待之以寬厚仁慈的心。
臨危受命
潘佩聰,溫州挺宇集團的第二代負責人之一。當年父親潘挺宇創辦挺宇集團時,潘佩聰年僅10歲,挺宇集團起家靠潘挺宇,創業成功則在很大程度上靠剛過而立之年的潘佩聰。潘佩聰是一位經營奇才,她從小就邊讀書邊跟著父母辦企業。
在父母親不在國內且企業面臨著危機的時候,她硬是走上了總經理寶座,毅然挑起了管理整個企業的擔子。潘佩聰統領下的“挺宇集團”,觸角已經伸及機電、傳媒、化工、出版、公關策劃、投資等各個領域。在中國民企巨頭云集的浙江省,挺宇集團早已躋身百強。值得一提的是從父親的手中接手挺宇時,潘佩聰只有18歲。
父母的出走出于一場風波。70年代末從2000元起家的“挺宇”到了80年代后期已經頗具規模,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波,把潘佩聰的父母“嚇”到了國外。
那時候報紙上的大幅標題是:私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絆腳石。她的父母都是歷經波折的人,他們對政治相當敏感。他們決定先到國外看一看。1989年下半年潘挺宇夫婦因為害怕私營企業會遭到打擊,丟下子女和企業去了歐洲,他們考察了10多個國家,后來決定定居在西班牙,等潘父在那里把餐館都開好了,這里的形勢又緩和了。
回來后令潘挺宇夫婦吃驚的是:18歲的潘佩聰充當了準父母的領導角色,硬是單獨將企業和家庭支撐了1年多時間而且打理得井井有條。其實他們也知道女兒的能力早在她16歲時就已經凸現出來。
少年英才
16歲那年,上海金山一家國有企業有30萬元的欠款始終不到賬,臨近年關,公司資金周轉緊張,父親為此很是犯難。潘佩聰說,我去。那時候溫州到上海坐船要20多個小時,到金山中途還要換幾部車。潘佩聰憑著一個地址,找到這家企業。
看到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姑娘來討賬,這家國企的領導大吃一驚。也許是16歲的潘佩聰楚楚可憐的神情令人不忍,也許是他們拗不過她的倔強,總之最后她就憑自己聰慧與執著,如愿以償地拿到了那張30萬元的支票。
潘佩聰總能制創奇跡,后來挺宇集團主打產品技術含量較高并填補國內空白的“在線分析系統”儀表,就是潘佩聰組織企業內外力量開發成功的,挺宇在外地包括國外的幾項投資,也都是由她成功運作的。
當時臨危受命時父母不在身邊,同齡人還都在上學,潘佩聰身邊找不到一個人可以商量,公司大小事務她憑著天性中的聰慧和堅韌,硬是扛了下來,以至于到了今天,在弟弟、妹妹對她都十分敬畏,“他們兩個的性格都比較內向,年齡和我相差又挺大。父母經常指派我去和他們談話,他們就異口同聲說:你的口氣和爸媽一個樣,不要說了,我們和你有代溝。”
同道新文
在朋友的眼中,潘佩聰是個極有經商頭腦,而且眼光獨到的女子。“她視野開闊,待人真誠。和她交流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潘佩聰是北大的MBA,喜愛看財經類的書刊。在北京的那幾年,她對傳媒行業發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從前一直和儀表打交道的女孩,與《中華工商時報》合作,自己投資策劃,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專門針對民營經濟的欄目“民刊”。
這項合作結束后,潘佩聰在文化領域的熱情并沒有由此減退。她與過去在報社的合作伙伴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同道新文投資有限公司”,主攻文化產業。在北京,“同道新文”已推出了數本暢銷書,在上海,潘佩聰與日本最大的一家電視臺合作,投拍專題紀錄片,她自己不僅身兼制片和策劃,而且經常親任主持。
“假如當時你不是出生這樣一個家庭,或是不是臨危受命于挺宇,如果在你18歲的時候還有另一種選擇,你會從事什么職業?“潘佩聰的回答絲毫沒有遲疑:新聞。“我像是有一個情結,對這個行業一直懷有憧憬。‘同道新文’就是我新聞情結的一個延續吧。”
當然從事傳媒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潘以她獨到的眼光認定,傳媒行業國內是惟一一塊沒被瓜分的產業,市場潛力大可以借助這個平臺將企業迅速擴張。
溫州甌海區女企業家協會的會長徐云旭和潘佩聰是好姐妹,在徐的眼里,潘佩聰是一個十分聰慧而又溫婉的女子。徐云旭說:“我們比較要好的包括佩聰在內的4個女企業家中,其他的都是從事服裝這類比較時尚的行業,所以平時不管衣著和打扮都十分時尚,而她從事的行業由于生產閥門等機械的產品,沒法像其她幾個姐妹一樣可以從事喜愛的行業。她還很羨幕我們。”
談到此潘佩聰很得意地笑了:“我都搞企業這么多年了,很多人碰面還問我,你們公司的服裝怎么都沒有在市場上看到啊?他們潛意識總認為女人若事業成功的話,肯定是做服裝這一行的。若告訴他們我是搞機械閥門出身的他們都不相信。”
家族擁躉
挺宇集團公司是一家年產值達幾億元的典型家族企業,也是成功的家族企業經營的典范。一家之主潘挺宇是董事長,母親徐文清為辦公室主任,姨媽徐小清為辦公室總務,身為大女兒的潘佩聰為總經理,弟弟潘葉雷為副總經理,妹妹潘佩芳為財務經理,妹夫林肖為銷售經理,就連表兄邵靖海都擔任著采購主管。而潘佩聰的丈夫吳楚帆因為是自己那家父子公司的總經理,而成為惟一沒有在挺宇公司擔任職務的主要家庭成員,除了家族成員,沒有任何家族之外的人員加入公司的管理層。
有人笑言潘佩聰是家族企業的熱情擁護者,對于此潘佩聰坦誠:“確實如此,因為我認為這沒有什么不好,看看當今世界500強企業,有超60%的企業都是家庭企業。他們成功的原因就是因為親情令他們團結并使成本降得最低。”
2002年北大經濟學者張維迎在溫州主持了一場關于家族企業利弊之辯的“財富論壇”,潘佩聰作為正方代表,論述了家族企業的合理性。“記得我當時的觀點是,如果用辯證的眼光來看,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在目前的經濟環境里,家族企業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區別在于大家合作的對象不同而已。”
潘佩聰覺得,在一個家族企業中,合作對象是自己的家人,血濃于水的親情,其凝聚力是旁人無法企及的。換作與其他人合作,難道就沒有問題嗎?“做企業也要順勢而為,最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和諧,和諧自然,那才是真正的美。20多年的漫長磨合,讓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然而潘佩聰也清晰地看到,當企業做大之后,家族對企業的控制力也在逐漸弱化。“揚長避短,是解決家族制對企業發展帶來的束縛的最好方法。”
“我們的家庭很團結很幸福,是一個快樂的大家庭,我們兄妹和父母都住在別墅區,相距很近。平時里鄰居都非常羨慕我們,因為我們特別團結,早上一大隊人馬開著長長的車隊去上班,晚上則又是一條長長的車隊回家,大家親密無間的樣子讓別人羨慕不已。”
四口之家
“對于我來說親情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在心目中的感覺就會越來越重”。講起家庭,潘佩聰眼中的柔情會猛然令你想起,她其實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潘佩聰有兩個女兒,大的已經9歲,小的也有8歲了。說起兩個女兒,她就是一幅慈母的模樣。
“我不是女強人,我最怕的就是別人以為我是女強人。其實我很弱小的,我惟一的個性就是比較執著。我特別渴望自由,但是現在的我無法得到自由。而且一直讓我愧疚的是,因為工作的繁忙,我很少照顧我的女兒,用她的話來說‘媽媽很忙的,媽媽說話總是不算數’。
是的,我給女兒的印象就是如此———因為忙,每每許諾帶她們出去旅游,總因為這樣那樣的事務纏身而一次次擱淺。我曾答應女兒暑假帶她們去青島看大海,可是失信了一次又一次,這次女兒考了兩個100分,又重提舊事,還怕我變卦,一定要我寫書面的保證書。因為她不再信任我了。
每次想到這里的時候,我都很難過,真想多給女兒一點愛,但是有時候事業和家庭是無法兼顧的,我只能更努力地去做得更好而已。現在兩個女兒上寄宿學校。每個周未我一定會將她們接回來,盡量推掉所有的工作與應酬,陪伴她們給她們講故事,陪伴她們寫作業。那一刻帶給我的享受不是用金錢可以計算的……”
這么優秀可親的一個女人,應該有著怎樣的夫君呢,有著怎樣一番戀愛經歷呢?拋出這個問題時,潘佩聰羞澀的笑了:“其實我的戀愛經過很簡單,我先生的父親和我的父親是朋友,又有生意上的來往,他們有意撮合我們,就介紹我們認識,當時感覺不錯就這么定下來了。想不到吧,我們的婚姻竟然還是那種很傳統的包辦婚姻。”
她的丈夫并沒有在挺宇集團里任職,因為他也要為自己的父親打理一個電子公司。由于潘佩聰的丈夫是學電子的,所以在他們自家的公司里負責技術這一塊,而潘佩聰則在自家公司里負責經營這一塊。
“不過談戀愛那段時間我依然一心光顧著自己的事業,經常去全國各地甚至到國外出差,兩人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沒有時間花前月下。幸虧我們夫妻的家庭成長環境比較相似,所以他還是能挺理解我的。只是偶爾也要發發牢騷。”
“結婚好久,我老公還對我說娶了我真后悔,都沒時間顧家。但說歸說,他還是很支持我的事業”。這時潘佩聰的眼中透露出滿足與甜蜜的神情。
婚姻與事業相比,潘佩聰還是會選擇她的婚姻。所以她與丈夫約法三章:不準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回家。雖然夫妻也難免會吵架,但每次的內容總是圍繞孩子的教育問題。丈夫崇尚歐美的那種寬松式教育,對孩子不愿意做太多的約束。而潘佩聰則偏愛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嚴格地要求孩子,“我覺得若想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必須從小開始抓。
但我們從來沒有在孩子面前爭吵,因為孩子是將父母當成一個學習的榜樣,甚至將你當成她們的偶像,什么都模仿你,我經常吃驚地發現,我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過多久就從女兒嘴里出來了。所以我更應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形象。我們平時在家里扮演的是慈父嚴母的形象。”
金錢教育
盡管潘佩聰的女兒們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但是潘佩聰卻刻意培養女兒正確的金錢觀。“都說富不過三代,像我小時候,親眼看著父母親創業的艱辛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