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德州市外貿增勢明顯
進出口恢復性增長態勢明顯
2010年前7月,我市累計完成進出口總值10.5億美元,同比增長29%.其中,出口7.1億美元,同比增長38.9%;進口3.4億美元,增長12.2%,實現止降轉升。有關專家表示,我市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得益于世界經濟的向好發展趨勢。
前7月,我市外貿出口恢復性增長態勢明顯。自1月起,出口明顯呈現漲勢,為7954萬美元,增長21.9%。此后的幾個月,我市外貿出口走出了一條明顯的上揚曲線。其中,7月出口1.31億美元,增長55.1%,創下單月歷史新高。
有業內人士認為,出口快速恢復增長主要是國外庫存回補,外需增長。同時,我市傳統出口產品的比較競爭優勢仍在,一旦市場回暖,恢復性增長是必然現象。另外,我市大力培植出口新增長點,加強出口基地建設,營造良好的出口環境;我市外貿出口企業也紛紛轉變經營理念、調整經營策略,鞏固老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從而保證了外貿出口實現較大增長。
進口增速同樣令人矚目。7月,我市進口0.72億美元,增長212.7%,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多因素造成外貿走勢不確定性
“雖然目前我市外貿出口恢復性增長態勢明顯,但并不能說明今后將是一路平坦。”日前,德州檢驗檢疫局副局長張明輝就我市外貿狀況進行了分析, “由于受歐洲債務危機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復蘇過程依然曲折,外貿走勢仍存在不確定性。”
同時,由于國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使得國外技術貿易壁壘限制措施越來越嚴格。齊河縣一家向歐洲市場出口山梨酸鉀公司的管理人員無奈地說: “企業在歐洲遭遇貿易保護主義刁難,為了保住歐洲市場,本來不該花的錢也不得不拿。”據了解,歐盟實施 《化學品登記、評估、許可與限制制度》 (簡稱REACH注冊),凡出口至歐盟的化學品及其相關產品必須獲得REACH注冊。為保住歐盟市場,該企業花費150萬元人民幣注冊了3種產品,企業出口成本增加近5%.有關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國外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的不斷強化,對出口產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我市一些初加工低端產品和 “小作坊式”企業將很難走出國門。
再看國內,由于勞動力、原材料等成本漲價,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動等因素的疊加影響,也讓部分外貿企業感到日子過得“戰戰兢兢”。同時, “德州制造”存在沒有自己的品牌、缺乏海外營銷渠道、沒有定價權等弊端,也使我市多數外貿企業雖有較大出口量,卻賺不到較多的利潤。
調整結構 “練內功”是關鍵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要保持外貿穩定發展,調結構成為重中之重。有關專家指出,當下不少企業必須進入“苦練內功”階段,以便提高產品質量,打出自己的品牌。
擴大深加工、高利潤、高技術含量的優勢產品出口。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通過整合產業鏈、吸納人才、采納先進質量管理體系等方式,實現企業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同時要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增加中高端產品的出口。
充分利用自貿區優惠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起,中國——東盟自貿區正式建成,約7000種進出口商品在中國與東盟之間實行 “零關稅”。目前,東盟已成為我省第五大貿易伙伴,繼韓國之后的第二大進口貨源地,其重要性日益凸顯。但就目前我市企業而言,對自貿區的了解卻相當匱乏。專家建議企業應盡快了解、熟悉相關政策、認證認可,努力開拓新興市場。比如利用東盟與其他國家簽署的自貿協議和其他優惠貿易安排,推進我方企業到東盟設廠,將中國出口東盟的商品進行二次加工,改變其原產地屬性后再出口至其他與東盟簽署優惠貿易協定的國家,通過優惠政策疊加實現貿易延伸。
企業應采用 “走出去”帶動出口的方式,掌握市場話語權。目前,我市中小企業大部分通過境內、外中間貿易公司的國內采購實現出口,沒有國際市場定價主動權,不能及時了解國外市場需求。專家建議我市出口企業學習日本、韓國在上世紀90年代的模式,不僅要擴大商品、服務出口,也要鼓勵企業對外投資,通過投資來實現企業更大規模的發展,第一時間掌握國際市場最新動向,把握市場主動性,同時帶動我市產品出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