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鞋企“用工荒”有所緩解 技術工仍緊缺
又到了歲末年初之際,珠三角是否會重演去年末的“民工荒”?
好轉,今年前10月就業超過預期目標,技工流失率從今年第一季度的9.99%下降到第三季度的5.39%。
不過,該廳副廳長葛國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現在很多地方或者個別企業還是缺工。”
東莞貝家鞋業廠老板王偉也對本報記者表示:“我們現在招工仍然很困難,尤其是目前比較需要的技術工種,盡管今年我們工資上調了50%,達到三四千左右,但還是很難招到合適的技術工。”
據葛國興分析,缺工有多種具體的原因,比如季節性的訂單突然增加了,企業就會覺得一下子找不到人;內陸很多省份經濟快速發展,很多工人回去后會權衡一下,也許就不回來了,等等。
在廣州天河棠某理發店工作的服務員小劉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葛國興的分析。這位來自湖北的姑娘對本報記者說:“我有兩個春節沒回家過年了,今年春節我一定要回去。老家那里現在也有很多工廠,我明年基本上就不會再過來了。”
“在老家那邊工廠打工的話一個月也有個1000來塊,雖然比廣東這邊可能少幾百塊,但那邊離家近,花銷也比這里少很多,還方便在老家找個人嫁。”小劉說。
小劉的想法也恰恰是眾多珠三角年輕一代外來工所思考的一個普遍問題。尤其是年關將近,眾多在珠三角闖蕩的外來工也在思索著自己未來的“安身立命”之地。
上周剛去粵東地區出差回來的廣東就業服務管理局局長甘文傳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效的解決招工難的辦法”。他說,普工的提供者主要集中在30到45歲之間的女性勞動者,而這個群體在粵東西北地區傳統就是相夫教子,不離土也不離鄉,“所以我們用工觀念要轉變到適應就業人員的狀況”。
“產業轉移也要適應我們勞動力的這個特點,有些企業不是轉移到縣城,而是應該轉移到一些人口比較密集的鄉鎮。”甘文傳說。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耿明齋教授指出,產業轉移到內陸地區可以解決很多社會問題。比如,現在的新生代農民工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要差一些,遷移到內陸后可以解決工作環境所造成的孤獨感。“這實際上是解決工業化和城鎮化同步的問題。”
實際上,近年來頻頻上演的“用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正加速倒逼制鞋等產業轉型升級的腳步。此前幾位接受本報采訪的專家均認為,珠三角的企業必須逐漸從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發展。農民工不是沒有就業意愿,而是企業在薪酬方面沒有足夠的吸引力來吸引他們。珠三角企業如果再靠單純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傳統型產業,就很難吸引到合適的勞動力了。
王偉告訴記者,金融危機后,他的工廠逐步轉型到內銷,以做自主品牌為主,“我們對產品的要求和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有所提升,所以現在我們招人也主要以技術工人為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