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市藍村打造“江北皮鞋第一鎮”
許多外地人認識即墨市藍村鎮,是從皮鞋開始的。如今,這里皮鞋年產量達到1億雙,在國內僅次于溫州,被稱為“江北皮鞋第一鎮”。算起來,平均十幾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人腳穿藍村鞋。鞋業紅火農民富,藍村鞋業年產值達 50 億元,全鎮農民年人均純收入也達到了 3.5萬元。
李軍是地地道道的藍村人,原來是制鞋家庭作坊的“老板”,現在可是正規企業的“老總”。他對記者說,“鎮里一個個辦法像錘子一樣,敲在我們遇到的難點上,既準又快,真是受大益了!”
上世紀90 年代,藍村制鞋企業開始從家庭作坊或“夫妻店”起步,但缺乏自主開發設計能力,主要模仿別人生產低檔鞋,藍村鞋一度面臨“有產品無品牌”、“有品牌無名牌”的尷尬處境。
藍村鎮黨委書記于毅說,藍村制鞋必須順應大勢,走產業集群發展之路。該鎮聘請專業機構編制規劃,按照集約化布局、集群化發展原則,規劃了占地 240畝的精品鞋加工區,引導規模以上重點制鞋企業進區發展。目前已有6家企業進入加工區,年產皮鞋600余萬雙。
此外,引導零散皮鞋企業退村進園,80余家企業進入3個村級皮鞋加工區。
在藍村皮鞋“摸高”路上,鎮里出臺激勵政策,對皮鞋加工業戶優先注冊登記,對新增規模以上制鞋企業優先貸款扶持,對外來投資創業者優先解決戶口等問題,培植出 10多個皮鞋專業村,6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
國際金融危機初期,藍村制鞋企業面臨資金困難,即墨市政府的投資公司為他們實施了貸款擔保業務,并推出了“企業聯保”貸款業務,總授信額度達2億元。
目前,藍村皮鞋覆蓋全國的銷售網絡搭建起來,銷往國內 20多個省區市150多個城市,部分產品還走出了國門。每天下午3 點通過物流中心發往石家莊的皮鞋,第二天上午7點就能送到客戶手中。
藍村有制鞋企業 364家,制鞋配套企業 1000多家,采用制鞋新工藝、新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徹底解決了斷底、開膠等問題。緊跟市場動態,適時設計新款,銷售旺季每兩三天就可以推出一個新品種,實現了與溫州皮鞋同步上市。
藍村鎮抓品牌培育,提高產品附加值。出臺創建品牌獎勵辦法,激勵企業加強產品質量檢驗和企業質量體系認證,引進先進技術和高層次人才,加快產品創新。目前已有 50 家制鞋企業通過ISO9001:2000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今年以來,獲得山東省著名商標3個,青島市著名商標3個,形成了結構合理的品牌梯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