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服裝業:“十一五”間模式得力競爭力凸顯
千百年來,巴蜀人民的熱情與拼搏令這片秀美的土地一直不乏時尚氣味,辣妹子個個綽約有致,成都市集消費中心和時尚中心的名號于一身……如同四川人潑辣的性格一般,這里的時尚細胞也異常活躍。由于地域等原因,四川錯失了改革開放后第一輪發展時尚產業的先機,但只要擁有充分的時尚土壤,時尚的種子遲早會發芽。在過去的四川服裝產業傾力打造行業核心競爭力,令這個古老的時尚之都在世紀之初綻放出了新的魅力容顏。看,時尚四川,錦繡四川!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對于四川服裝產業來說,“十一五”的意義要尤為特殊。很少有人會將西南內陸與時尚聯系起來,不過,經過五年的精心培育和打造,一個閃亮的西南服裝之都已經初具規模,四川時尚產業正迅猛崛起。
在四川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2010年年會召開的前兩天,記者采訪到了四川服裝行業協會的秘書長楊淑瓊女士。
核心競爭力凸顯
當問到四川服裝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情況時,楊淑瓊簡潔地用“穩中有升”四個字來概括。
可以說,四川服裝產業在過去這五年中所經歷的客觀環境不算優越,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給整個四川的經濟發展都蒙上了一層陰影,隨后2008年年底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更是雪上加霜。但在楊淑瓊看來,有“危”就有“機”。國家高度重視災后重建工作,全國各地前來的援建也給四川帶來了新的經濟境遇;金融危機引起的全行業調整,也正好給起跑階段的四川服裝產業帶來了歷史性的機會。
楊淑瓊坦誠地談道:“在之前我們自己都不太知道四川服裝的特色在哪里,但在‘十一五’規劃中我們明確提出了三大產業龍頭:童裝、職業裝、休閑裝。我們的起步已經晚了,不能再搞產業分散,只有依托產業集群,才能加快行業發展的速度。經過五年的發展,現在這三塊我們已經基本達成了之前規劃中的目標,彰顯了我們四川服裝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四川的龍橋鎮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中國童裝名鎮”稱號,它也是國家在中西部確定的唯一一個中國服裝產業特色名鎮。在協會的引導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龍橋出品的牛仔童褲已經成為一張響當當的“童裝名片”,行銷全國。最近,龍橋童裝產業園的計劃也提上日程,今后將重點發展中高檔童裝。集中在綿陽、德陽、成都地區的一些職業裝生產企業也都不同程度地實現了升級,四川省作為工業重鎮,對于職業裝在量和質上都有著高要求,多年來四川服裝協會也是抓住職業裝不放松,不管是生產設備、工藝,還是規模,在全國都可以算是走在前列的。同時,集中于彭州地區的多家休閑裝企業在“十一五”期間也是全面挺進,隨著產業集聚效應的進一步凸顯,未來彭州的休閑裝行業也一定會有跨越式發展。
產業集群模式得力
楊淑瓊還向我們介紹:“‘十一五’期間我們四川服裝產業能取得如此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先是于2007年在彭州啟動了成都萬貫服裝產業園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立足產業高端,目前成都服裝產業已經開始顯現了‘萬貫效應’。不久后,總投資300億的華茂服裝產業園也正式落戶彭州,成為四川時尚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2009年年底,彭州盛泰服裝工業園舉行奠基儀式,成為繼萬貫、華茂之后,成都第三家大型服裝產業園。以前,在成都分布著一些小服裝企業,前店后廠,雖然銷售量很大,但看不到企業在哪。因為看到了產業集聚的好處,企業進駐園區的積極性也日益高漲。這種日漸規范的企業布局,使全行業的力量能夠團結起來,積沙成塔,也使我們四川服裝產業逐漸形成了一支具有戰斗力的‘艦隊’。”
梯度承接沿海產業轉移
目前,我國服裝產業正在逐步由東南沿海向西部地區轉移,開始了服裝產業的“西南飛”,國家對產業經濟進行宏觀調控的政策環境為西南地區服裝產業發展創造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
面對這一機遇,楊淑瓊表現得很是客觀和冷靜:“首先要看到這次轉移無疑會給我們四川服裝注入新的活力,畢竟在理念、模式等很多方面,東南沿海的服裝業都比我們走得要遠、要快,我們也需要他們來充實和補給。但絕不是照搬和平移,而是要有層次地創造環境來承接產業轉移。我們可以打造一些轉移平臺,如訂單轉移,東部一些企業可能訂單多到無法完成,我們可以承接訂單代加工;人力資源轉移,這一點很明顯,以前四川是工人輸出大省,現在大量服裝工人及管理人員開始回流;資本轉移,一些服裝企業已經將總部從東部轉移到了四川,還有一些將生產基地設在西部;技術轉移,無論是一些大品牌到我們這里設廠還是一些成熟工人的返鄉,都會給我們傳遞回來一些先進技術。很明顯,這是一整條產業鏈的轉移,我們要準備好產業鏈的配套環境,將四川原有的產業資源與此次轉移進行有機結合。如果只做簡單的‘加法’,就很容易擠壓到四川原有的中小服裝企業的生存空間,現在中小企業的利潤已經越來越薄了,大的企業進來之后,這些中小企業怎么去做,對于我們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課題。我們要引導中小企業,更新理念、提升競爭力、轉變發展方式,爭取在大企業的帶動下,實現自己的更好發展。”{page_break}
機遇與挑戰并存
除了產業轉移這一絕佳契機,對四川服裝來說,利好條件還有很多。“第一,災后重建還沒有結束,四川經濟的后勁依舊很足;第二,在西部開發十周年之際,中央又提出了‘西部開發新十年’,我們將更加珍惜接下來這十年的機遇;第三,四川地區人口總數達8900萬,消費市場非常活躍,這也是我們做好四川服裝的有力后方保證;第四,成都市正在打造‘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時尚會讓城市更美好。”楊淑瓊說道。
年會召開在即,“十二五”規劃也正是楊淑瓊心中所盤算:“在接下來,我們會著重品牌建設,‘十二五’期間我們會樹立和培養一批龍頭企業和領袖廠長,推出有影響力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只有這樣我們四川服裝這個大品牌才有可能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其次,我們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還會突出創新和質量,爭取提高整個行業的品質。最后,我們也很希望政府能多關注我們這個行業,隨著服裝行業從加工業向創意產業的轉變,行業的社會地位也亟待提高,提升行業工人的社會認知度,讓他們擁有從業光榮感和看到行業的前途,為服裝產業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
數字“十一五”
·2010年四川服裝增勢強勁,比2009年同期增長55.36%,產量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速36.65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12個省市中,四川省服裝產量增幅第二。
·2010年1-8月四川省規模以上企業虧損面為10.2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而銷售利潤率、銷售收入增速、產值增速、利潤增速等指標均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銷售收入增幅達46.49%,超出全國平均增速24個百分點,利潤增速為73.28%,超出全國平均增幅近42個百分點。
·2010年前三季度四川服裝累計出口金額為15.56億美元,位居全國第11位,較上年增加0.65個百分點。出口金額和出口數量同比分別增加95.4%和54.86%。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