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被積壓了近一年的部分外貿服裝竟成了遲到的“幸福”
原本一個月應該到的貨,在路上停滯了一年才發到貨主手中。這件看上去本該令人惱火的事情,在2010年原材料棉花市場的大幅波動下,居然成了遲到的“幸福”。 “對于現在才到貨,客戶已經從最初的責怪變成了感謝。”
昨日,接到哈薩克斯坦一位老客戶的“感謝”電話,外貿生意以來遇到的最大“意外”。
據王華介紹,這位客戶的貨是2010年2月初發出的。貨物發出不久,貨運代理企業來電說,因在俄白哈關稅同盟框架下哈方稅法有所變動,貨在哈方境內被扣,需要再補交代理報價的30%用于解決問題。而按照操作程序,代理企業接收貨物后,有義務按照最初約定的價格把貨物送到指定的貨主手中。
“我們的爭議僅僅是開始。此后,一直收不到貨的貨主開始一遍一遍地催問,把我、貨代企業以及采購外商都推向了尷尬的境地。”王華說,一部分哈方客戶甚至要求按合約索賠。
火車頭外貿城商戶李翠萍也遭遇了類似情況。她表示,當時很多貨代企業因此不得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此事。而按照司法程序的操作流程,貨物在6個月至1年才能判定。這也為服裝類商品升值埋下了伏筆。
去年下半年之后,國際棉價開始走上坡路。至年底,原棉價格漲幅達到100%,終端服裝市場的價格也漲了30%-50%。同時,貨代報價也因哈國關稅調整上升了70%。這樣算來,如果以當前收到的貨物計算,其貨值按照服裝的最低30%+運費70%,這批服裝的市價至少翻了一倍。
“原本不開心的事情,變成了一件幸運的事。很多受益的老客戶也轉變了態度,并繼續與我們做生意。”李翠萍說,自己感覺很幸運。
對此,火車頭外貿城相關負責人表示,該事件的確受益于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但對于外貿經營者來說,此類現象并非好事。經營者應本著誠信態度為客商提供服務。
據了解,2010年上半年,因為俄白哈關稅同盟的正式運行,我區有近600輛貨車被扣押在哈國境內。其中,大部分貨物是紡織品。一家國際托運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多數被扣車輛已經解禁,并陸續把積壓了近一年的貨物送到貨主手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