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漲不到指導線”該向誰喊冤?
“工資漲不到指導線”該向誰喊冤?
昨日,江蘇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了2011年全省企業工資指導線。在招工難、“企業工資增長基準線為13%-15%,企業工資增長下限為6%-8%,不設企業工資增長上限。
正好比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對于工薪階層而言,不希望“漲工資”的恐怕也不太正常。不僅如此,放在房價高企,物價上漲不斷吞噬工資收入的背景下,工資不經花,甚至“月光”的,實在是個普遍現象。這個時候,“漲工資”其實無關得寸進尺,而更多不過是維持生活水平,不被CPI甩下罷了。
不過,“漲工資”這事兒顯然不會只需工薪階層一廂情愿便能心想事成,盡管有了薪資協商機制,但既然并沒有任何強制性,究竟漲還是不漲,又能漲多少,最終當然還得看老板的臉色。這個時候,江蘇省不僅不設企業工資增長上線,還規定了6%-8%的漲薪底線,這樣一條企業工資指導線,還真是讓人眼前一亮。
然而,如果認為有了工資增長下線,“漲工資”便能水到渠成,如愿以償,恐怕還是過早樂觀了。事實上,盡管工資指導線的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發布,作為保障職工權益的機構和部門,在職工利益方面當然有發言權,但是,作為行政機關和行業協會,其實并不能為“工資指導線”提供具體的實質性保障,“工資指導線”的兌現也依舊缺乏必要前提。
具體而言,工資指導線要想真正成為工資的上漲,顯然還要看具體企業對于這一規定的具體執行,但是,既然“工資增長規定”只是“指導”而非“強制”,對于具體的企業而言,由于各自經營狀況的千差萬別以及企業決策層理念的因人而異,這一規定究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兌現,顯然需要打個問號。假若有企業拒絕接受這一工資增長規定的指導,連按照下線漲工資也拒不履行的話,規定中至少還沒有見到對這些現實問題的應對與求解之策。
此外,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則是,對于效益不好的企業,最低加薪6%的規定,盡管“說起來容易”,但卻多少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對于效益不好甚或經營虧損的企業而言,連自身的經營狀況都難以為繼,現金流都難保不斷,企業生存都自身難保,就算企業真的想給員工加工資,恐怕也是黔驢技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個時候,僅僅是讓企業想方設法,其實變不出“真金白銀”來。而假如強制效益不好的虧損企業“加工資”的話,不僅極有可能成為壓垮企業現金流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便企業并未因此倒閉,也極有可能以裁員的方式應對,而這些顯然不應該是“工資增長線”的初衷。不僅如此,即便是業績不錯的企業,假如老板就是舍不得給員工漲薪,上訴工資指導線又有什么對策,也同樣需要打上個問號。筆者有位朋友就在南京一家外企工作,受金融危機影響,不僅幾年沒有加薪,今年的加薪幅度也僅有3%,對于這類企業,工資指導線該如何生效,也同樣需要追問。
一言以蔽之,“至少漲6%的工資增長規定”固然聽上去很美,其出發點也不乏善意,但是僅僅這樣一條“工資指導線”,顯然還不足以保證工薪階層的收入趕得上CPI,至于所謂“6%的增長下線”,假如漲不到,也沒地方喊冤的話,恐怕只能徒增工薪階層的郁悶。從這個意義上說,要真正實現這一收入增長目標,“工資指導線”之外,恐怕還需更多務實舉措和有效保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