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今冬棉衣價漲兩成 70%的差價來自哪里?
進入11月中下旬,北方氣溫驟降,棉服銷售進入旺季。然而今冬的棉服市場,價格之高卻讓大多數消費者望而卻步。
消費者感到不解:棉價已于今秋出現大幅跳水,卻為何沒能給服裝市場帶來連鎖反應,棉服價格為何不降反升。
今冬服裝“漲”聲一片
近日,在太原市柳巷商業街,商家都打出了打折返利的標語,但卻并未激起消費者的熱情。茂業百貨里某一知名品牌店導購員介紹說:“今年冬裝漲勢比去年兇猛,大多數漲幅都在10%到20%之間,明顯感覺到今年買衣服的人少了很多。”
放眼各大商場,棉服的價碼不少從幾百元的價格漲到上千元。一位正在逛商場的女士說:“去年的品牌服裝沒有這么貴,一件質量、款式都差不多點的棉衣要一千多元。”
除品牌服裝外,一些普通棉衣也隨之跟漲。在銅鑼灣“老鼠街”內,一款短款紅色棉衣要價750元,去年類似款式、質量的棉衣在網上一般售價在200元左右。
棉價“跳水”難阻棉衣漲價
去年至今,棉價的飆升猛跌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如今,正值新棉上市高峰期,受到國內棉花現貨市場成交價持續下滑的影響,在山西省運城、臨汾等主要產棉區,籽棉市場收購價不斷走低。據中國棉花交易網信息,11月1日,臨汾4級籽棉收購價格為6.8元/公斤,已經接近2010年的低位。
棉花市場的低迷,卻難以羈絆下游冬裝漲價的步伐。
事實上,棉價的起伏只會影響到制作服裝的成本,而這個成本價和終端價格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太原匯都百貨的一位售貨員告訴筆者,“大多數服裝的出廠價一般是零售價的30%左右。”{page_break}
70%差價出自哪里
那么,是哪些環節消化了這70%的差價呢?
一位服裝批發商告訴筆者,“現在的服裝用棉的成分其實并不多,更多的服裝是采用了錦綸、氨綸、麻、各種纖維等材料,如今物價猛漲,制作衣服的中間環節成本上升,工人的工資要漲,包裝費用要漲,運費要漲等,所以體現在銷售終端漲價也是必然的。就算也有用棉制的衣服,棉價下降多少會影響一點,但不足以扭轉漲價這一大局。”
上述批發商還表示,“我們屬于批發性質的店鋪,服裝價格偏低,但拿到實體店價格估計就會成倍漲了,畢竟他們有門店費、雇傭費、運貨費用等,還要賺錢,中間有差價也是必然的。”
太原白鴿服裝有限責任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現在紡織公司用的都不是新收購的棉花,多是去年棉花大漲時候收購的,因此囤積了很多的棉花。我們公司現在用的棉料就是去年棉價高漲時候的囤貨,所以,如今棉價降了,也很難快速反映到公司產品上,更別說是終端市場了。”
另外,上述負責人還表示,他們的囤貨已經快用完了,如果棉價繼續回調,就為他們降低了成本,其他服裝作坊應該和他們情況類似,所以,棉價下跌的影響可能在明年春天的服裝市場上有所體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