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的北京冷出圈:燃煤電廠應急重啟,燃煤燃氣冬供大增
本已經經歷寒冷的華北,在1月6日迎來了更強的一波寒潮。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中央氣象臺發布2021年首個寒潮預警。受寒潮影響,北京地區將出現大風降溫及持續低溫天氣。據氣象北京,6日白天北京出現大風、強降溫天氣。據實況監測顯示,20時平原大部分地區氣溫為-18℃左右。其中,觀象臺-17.9℃,已突破近二十年1月上旬極端最低氣溫(-16.7℃)。預計7日早晨平原地區氣溫-20℃左右。
持續的低溫不僅考驗華北民眾的防寒保暖衣物,更加考驗北京以及華北各市的能源保障水平。今年以來,無論是動力煤還是LNG價格,均在冬季保持了非常高的漲幅,電網消耗也在劇烈增長。
依據國家電網北京電力公司消息,截至2020年12月29日20時18分,北京電網用電負荷達到2288萬千瓦,刷新2020年12月15日2156萬千瓦峰值,再創冬季歷史新高。元旦期間,北京電網用電負荷仍保持高位運行,最大負荷預計約2150萬千瓦,較去年同期增長6.6%。
在負荷劇增之下,北京唯一的燃煤電廠也開始緊急啟用,動力煤、天然氣的保供也旋即展開,華北能源行業全鏈條都在緊鑼密鼓對抗這個嚴冬。
燃煤電廠啟用
2017年3月18日上午9時42分,北京最后一座大型燃煤電廠——華能北京熱電廠一期燃煤機組停機備用,標志著北京電廠自此進入了“無煤化”時代,北京也因此成為了全國首個全部使用低碳能源發電的城市。
2020年12月末,華能北京熱電廠宣布:華能北京熱電廠3號、4號燃煤機組相繼于12月26日、28日應急啟動,且一次性并網成功。據悉,華能北京熱電廠四臺燃煤機組全部完成應急啟動,滿負荷供熱可替代燃氣機組供熱消耗的天然氣量約720萬標方/天。
據悉,華能北京熱電廠1999年投產,位于北京東郊高碑店,裝機容量176.84萬千瓦、擔負北京市10%的供電、70%的供氣和30%的集中供熱任務,是北京市重要的電源熱源支撐點。
在2017年初宣布停機備用之后,華能北京熱電廠也成為了北京唯一一座能夠重啟的燃煤發電廠。2017年末,同樣也是一個冷冬,華北多個省份出現天然氣荒,LNG價格飆升至超過11000元/噸,彼時,華能北京熱電廠就重啟了1、2號機組。在此之后,幾乎每個用電高峰期,這一電廠都會重啟以滿足北京市用電。
2013年9月,北京市政府發布了《北京市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該計劃提出,實現電力生產燃氣化。當年,在東南、西南燃氣熱電中心投產運行的基礎上,西北燃氣熱電中心建成投產運行2臺機組,東北燃氣熱電中心主體結構封頂,關停科利源熱電廠燃煤機組。
2014年,西北、東北燃氣熱電中心建成投產運行,關停高井熱電廠燃煤機組。2015年,華能北京熱電廠新增燃氣發電機組建成投產運行,關停國華、京能熱電廠燃煤機組。2016年,關停華能北京熱電廠燃煤機組。
在這一文件的推動之下,北京一方面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發電端“煤改氣”行動,僅留華能熱電廠一個備用機組;另一方面,大力推動用戶端“煤改電”,冬季電力負荷,特別是取暖負荷快速上升,加大了北京電力供應的壓力。
除了華能北京熱電廠之外,北京熱力集團在6日宣布,啟動17臺尖峰鍋爐為城市熱網補充熱源。據悉,6日早晨,西馬尖峰供熱廠兩臺116兆瓦的尖峰鍋爐已于昨夜提前啟動,全部尖峰機組涉及方莊、雙榆樹、西馬、北辰、花家地等供熱廠。
“尖峰鍋爐是在氣溫很低,對供熱能源需求達到尖峰時所使用的備用鍋爐。”一位電力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尖峰鍋爐全是燃氣鍋爐,不需燃煤鍋爐的烘爐過程,能在短時間內投入供熱,只有遇嚴寒天氣或是市政熱網供熱溫度不夠時才會啟用。”
而在熱電廠加足馬力全開之際,動力煤和天然氣作為最重要的能源供給,也在緊鑼密鼓的保供之中。
燃煤燃氣保供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有關負責人2020年12月27日在答記者問中表示,為應對新一輪寒冷天氣到來,國家發改委協調各方從供需兩側發力做了一系列準備,從目前供需情況看,盡管部分區域、部分時段可能出現保供壓力加大的情況,但總體上是平衡的,民生用氣是有保障的,能夠保證人民群眾溫暖過冬。
動力煤方面,因冬季寒冷,疊加供給增量有限,其期貨主力合約價格自2020年10月下旬開始持續上漲,一路漲至12月11日當天777.2元/噸的高點,此后震蕩下調,截至記者發稿,動力煤報684.2元/噸,依然處于多年高點。
現貨方面,由于當前冬季寒潮天氣影響電廠日耗加速,電廠庫存下降明顯,目前市場補庫積極進行,同時,非電行業仍在生產高峰期,階段性供需矛盾仍在,因此在整體內緊外不足供需格局下,國內煤價呈現高位上漲難跌態勢。
生產方面,在2020年退出落后產能的政策背景之下,中國煤炭產能正在經歷調整期。依據公開信息,山西省2020年煤炭計劃退出產能2074萬噸,實際關閉退出煤礦32座,減量重組退出煤礦42座,總退出產能3604萬噸,超額完成了年度去產能目標任務。
“現在維持動力煤價格的主要因素,其實還是供需基本面為主。”一位煤炭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港口在過去往往會起到一個蓄水池的作用,但從現在看,等著煤炭生產出來的企業都是剛需,許多煤炭生產出來就在坑口銷售了,根本不會運到港口去,加上天氣現在還在持續變冷,供應一時半會也不會跟上來,這種供需基本面短期看不太可能會有好轉。”
LNG方面,依據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數據,LNG出廠價格自11月下旬開始接連上漲,從3500元/噸左右一直漲至12月末的6400元/噸左右,漲幅超過80%;隨后,隨著幾大央企開始發力增供,價格開始逐步下降,1月6日報3745元/噸。
“實際上,2020年前三季度包括進入冬季之后,三桶油和國家管網釋放的一系列信息看,中國天然氣是不缺的。”LESS BETTER天然氣事業部總監劉廣彬說,“也是因此,隨著保供信息釋放,俄羅斯氣加大供應量等一系列因素等,LNG的價格出現了快速下降。”
中石油方面,自2020年11月15日正式供暖以來,全國日均供氣量同比增長10%左右。面對冷冬,中國石油冬供期間統籌國內外資源增幅達11.3%,確保天然氣資源平穩供應。
中石化方面,自2020年11月1日供暖季開始以來,中國石化已向市場供應天然氣超100億方,同比增長18%。其中,向北方七省市地區供應約50億方、同比增長31%,向其他地區同比增長7%。
中海油方面,為確保供暖季天然氣穩定供應,中國海油積極籌措資源,強化產業鏈統籌協同。今冬明春,計劃向國內供應天然氣25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7%。
不過,盡管供應增長幅度巨大,但以中國天然氣的消費特性來看,冬季高峰時期出現一定程度的短缺并不意外。上述人士表示,以北京為例,用氣高峰期和低谷期的用氣量差別在12倍左右,冬季巔峰時段往往會出現近2億立方米/日的消費高峰,過大的差距往往會挑戰天然氣的儲備、運輸和調配管理,進而對價格產生影響。
“也是因此,在這一波寒潮到來之際,從昨天(5日)開始,LNG的價格又出現了抬頭上漲的跡象。”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后續來看,我認為天然氣的價格不太可能會超過2020年12月末出現的高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