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視監管第四十四期丨警惕上市公司“牽手”網紅經濟 “變了味”“走了樣”
上市公司抱著炒CP的心態,嫁接網紅經濟,只顧追趕眼前熱點,罔顧企業長期發展,結果只能是“本末倒置”,牽手的感覺終是曇花一現。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社交媒體的升級迭代,網紅經濟成為眼下的高頻詞。
而以流量立足的網紅經濟,自帶話題和熱點,與資本市場牽手后,更時刻牽動著市場和媒體的神經。從前期星期六收購遙望網絡股價出現17個漲停,到近期元隆雅圖擬收購有花果傳媒,投資者不再跟風最終取消收購,劇情有些意外,但又在情理之中。讓我們來盤點下上市公司與網紅經濟之間“精彩紛呈”的故事。
牽手網紅花樣多
近年來,借助龐大的市場交易數據和精準的云計算技術,以及生產、包裝、物流等行業的系統合作,網紅經濟得以在電商領域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成熟的生態產業鏈,催生出一系列網紅孵化經紀公司、網紅第三方服務公司和各種網紅變現平臺,實現財富快速累積,甚至上演造富神話。
部分上市公司也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向網紅們拋出橄欖枝,迅速覆蓋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常見的“牽手”方式包括兩種:一種是作為上游品牌方與知名網紅進行合作,通過網紅直播銷售公司產品;另一種則是通過自行培育、投資或收購MCN(Muti-channel Network)的方式,生產內容、孵化簽約網紅達人。
諸如夢潔股份、金字火腿作為上游品牌方,就分別與網紅主播薇婭和李佳琦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拓寬網紅直播帶貨銷售渠道,所得銷售收入以分成或提取傭金的方式進行結算。
而南極電商則選擇組建紅人事業部,專注于孵化和培育美妝時尚博主;芒果超媒以優質平臺資源和內容為網紅賦能,構建“IP+KOL”全新營銷矩陣。類似的,還有數知科技通過子公司布局整個直播帶貨、營銷種草行業;思美傳媒選擇與浙江衛視新藍網絡成立MCN機構布嚕文化,以抖音、快手、淘直播平臺為核心孵化網紅達人。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公司選擇通過資本收購介入網紅經濟產業鏈,快速將MCN機構收入囊中。2019年,上市公司星期六就完成了對從事互聯網營銷、社交電商服務業務的杭州遙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收購。更早之前,元隆雅圖也曾以2.09億元現金收購上海謙瑪網絡60%股權。
跨界合作真心還是假意
與網紅經濟的合作除能為上市公司帶來實際效益外,也往往能引爆公司股價。
上市公司星期六在通過重大資產重組收購遙望網絡,新增社交電商業務之后,公司股價從2019年12月6日的7.2元最高漲至2020年1月17日的36.56元,其間曾出現17次漲停。
但一邊是股價上漲,一邊卻是股東忙著減持。2019年12月25日起,星期六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陸續披露減持預披露公告。數據顯示,在星期六17次漲停期間,其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董事、高管累計減持超過2600萬股。
針對股價異動事項,交易所前后兩次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其他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是否存在股價炒作并配合股東減持的情形。
無獨有偶,夢潔股份因薇婭直播帶來的“網紅”概念,公司股價由2020年5月7日的4.29元上漲至5月21日的10.12元,其間出現8次漲停。而就在5月12日至5月18日期間,夢潔股份股東通過集中競價和大宗交易合計減持公司股份1419.91萬股,引發市場質疑和深交所發函關注。上市公司御家匯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公司股價因網紅概念大幅上漲,原大股東在股價上漲期間減持超過400萬股。
更有甚者,2020年2月,三五互聯在未經過董事會審議通過的情況下,即披露重組公告,擬收購“網紅”孵化和經紀企業,8月份收購以失敗告終。上市公司到底有沒有真實的收購意愿,是不是利用網紅經濟的概念進行忽悠式重組?市場不禁產生質疑。
記者梳理發現,三五互聯曾有多次“忽悠式重組前科”。2013年5月,公司擬購買福建中金在線網絡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5個月后宣布重組終止。2015年7月,公司擬并購蘇州福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僅1個月就宣告終止重組。2017年4月,公司擬購買上海成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最后也同樣宣告終止。
諸如此類的“鬧劇”頻頻發生,投資者不禁要問,上市公司“牽手”網紅經濟的真正目的何在。究竟是想借切入網紅經濟增收創利,還是為了抬高股價、炒作概念、借機減持?
守得方寸才得始終
在梳理大量案例后,記者發現,不同上市公司參與網紅經濟的目的動機、時間長短和介入程度均不相同,網紅經濟對公司的業績貢獻差異性較大。
星期六收購遙望網絡,業績對賭期內,遙望網絡2019年實現扣非后凈利潤2.16億元,完成率為103%,占上市公司2019年凈利潤的144%。而夢潔股份通過知名網紅薇婭直播銷售帶來了1281萬元收入,僅占2019年營業收入比例約為0.5%。2020年1月5日,金字火腿上了李佳琦的直播間,推廣其麻辣香腸,銷售額約300萬元,對公司業績提升更是十分有限。但1月6日,公司股票卻因此出現漲停,市值增長5.48億元。
不過,市場對此愈發冷靜,投資者對待上市公司參與網紅經濟的態度也正趨于理性。
2020年12月8日,元隆雅圖公告擬以2.7億元現金收購有花果傳媒60%股權,欲將“原來是西門大嫂”“Fashionbaby”等知名網紅收入囊中。但隨后,媒體即對元隆雅圖52倍的溢價收購是否合理、借錢收購是否將掏空公司賬面資金、有花果能否支撐起這么高的估值,產生諸多質疑。投資者也不再一味追逐熱點、跟風炒作,元隆雅圖股價持續下跌,遭受市場冷遇。2020年12月29日晚間,元隆雅圖宣告取消此次收購。
記者回溯搭乘網紅概念的上市公司股價表現情況,發現大多公司基本面沒有明顯變化,前期走高的股價難以為繼,帶投資者坐了一次過山車,刺激但不好玩。等投資者回過神離開才發現,牽手上市公司的網紅經濟早已“變味”。
近期,知名主播頻頻“翻車”,辛巴假燕窩事件、羅永浩假羊毛衫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廣泛關注。網紅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對提振上市公司業績有一定作用,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網紅經濟還處于發展階段,業務模式尚未成熟,更多的表現為一種營銷手段,屬于“術”而非“道”。上市公司抱著炒CP的心態,嫁接網紅經濟,只顧追趕眼前熱點,罔顧企業長期發展,結果只能是“本末倒置”,牽手的感覺終是曇花一現。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