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綿小鎮:占據玉林服裝市場“半壁江山”
“在中國的廣西,有一個叫作縫紉機,每天大量的搬運工都會搬著成捆的褲子在灰塵飛揚的街道上穿梭,大量等待裝卸的褲子堆在人行道上,全世界最便宜的褲子從這里蜂擁而出……”2004年,法國記者皮埃爾·阿斯基探訪廣西玉林市福綿管理區時這樣寫道。
“全國最大的牛仔褲生產基地”、“廣西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福綿服裝工業區被確認為廣西A類園區”……接踵而至的榮譽,讓福綿成了聞名遐邇的“世界褲子之都”。
靠家庭作坊加工起步的福綿服裝產業,如今有了哪些新發展?這個“世界褲子之都”又經歷了怎樣嬗變?
打造“成衣王國”,占據玉林服裝市場“半壁江山”
福綿,因六萬山盛產藍靛、生長葛麻而自古家家戶戶用葛麻(后用棉花)紡線織布。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勁吹時,福綿人以敏銳的目光、大膽的探索,抓住機遇,挺進服裝行業。
第一個吃螃蟹的是福綿鎮福東村人。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盧世美召集黨員討論村里的致富大業時,一下子想到了服裝這條發財路子。在他帶領下,村里辦起了福綿鎮第一家服裝廠,當年便賺回了20萬元。
上世紀90年代初,僅有2600多人的福西村在短短兩三年便辦起了260多家服裝廠,1995年服裝銷售額達5.6億元,村民儲蓄達3459.7萬元。
福綿村也因成衣加工一躍而成為“廣西農村經濟綜合實力十強村”。
1997年福綿管理區成立后,服裝業更得以迅猛發展。在全國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廣州沙河服裝市場,福綿人便占了2000多個攤位;在廣東南海西樵輕紡城,有1/5攤位是經營福綿服裝的;在廣西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玉林市工業品服裝市場,這里的“半壁江山”都是福綿人掌控。
實施品牌戰略,品牌經濟顯現強勁活力
“一條福綿褲子只能賣二三十元,而經過廣州、深圳的企業稍微加工再貼上一個商標,就賣到上百元甚至幾百元,價格翻幾番!”這樣的現實,讓福綿服裝生產企業不得不思考品牌打造問題。{page_break}
在福綿管理區工委、管委的積極推動下,1998年3月,福西村幾位經濟能人出資成立宏達服裝總公司,統一采購、統一配料,當年減少開支100多萬元。嘗到甜頭后,福綿管理區工委、管委于1998年底組建福綿服裝總公司,共有550多家服裝業主自愿入股加盟,變“千帆飄江”為“巨輪出海”。
于是,培育服裝精品,打造服裝名牌,推動服裝產業向規模化、品牌化方向發展,逐漸成為政府部門和越來越多服裝老板的共識。
如今,福綿服裝企業商標數量已由2005年的6個增加到現在的160多個,生產的褲子款式多達200多款,西褲、牛仔褲、休閑褲三大系列服裝已占據國內市場一定份額,彬輝圣、喜莉喜等知名品牌產品暢銷海南、湖北等27個省(區、市)以及東南亞、非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催生產業集群,打造廣西最大服裝生產基地
近年來,福綿管理區抓住福綿服裝工業區被確認為廣西A類園區的有利機遇,進一步加強服裝園區建設規劃,重點加快服裝工業區東區、陽崗工業集中區等工業園區建設,大力改善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積極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努力促進服裝產業集聚發展。
福綿管理區管委會主任莫漢成認為,要強化服裝產業集群優勢,必須積極拓展延伸產業鏈,打造服裝交易平臺和上下游產業,努力實現織布、制衣、批發全配套,形成更強產業優勢。
目前,福綿服裝工業區落戶企業已有300多家,服裝配套企業80多家。金世順水洗、經緯水洗、繼業制衣、圣健華服飾等100多家東部地區服裝企業,與本地企業聯盟搶灘落戶福綿,帶動了福綿服裝全產業鏈的完善延伸,初步形成了一條以服裝生產為核心,涵蓋水洗、電腦繡花、輔料生產、市場營銷等相關產業配套發展的服裝產業鏈,成為玉林市五大產業集群之一。
總投資1.4億元、占地430畝的福綿國際服裝貿易城正在加快建設,將打造成一個集服裝批發、銷售、物流配送、電子商務于一體,跟上國內一流大型服裝批發市場潮流的高端專業市場。
目前,福綿服裝制造企業已發展到1600多家,配套企業300多家,經銷商130多家,擁有160多個特色鮮明的服裝品牌,從業人員10多萬人,日產服裝60萬件(套),年產值達35億元,形成了產量大、實力厚、品牌多、銷售廣的服裝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成為全國最大的牛仔褲生產基地、廣西最大的服裝生產基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