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淡出印度服裝市場
2011年是我接觸印度市場的第四年,每次到印度,去商場看看商品是激發投資靈感的重要功課之一,不論是衣服或是鞋子,上至最新購物中心一樣,會有很多服飾店,陳列著最新的款式,最近兩年有三個比較重要的變化:
首先是國際品牌相繼進駐印度市場,包括中端的zara與h&m,以及部份高端的品牌如coach以及burberry,據說都是兩年內才在印度市場出現的;第二是印度本地品牌的出現,包括tantra、zovi以及sher singh,這都是印度市場才見得到的牌子,事實上,印度市場已經出品牌服裝的上市公司,這是新興市場逐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不過對于國內讀者來說,意義比較大的是第三個變化,包括nike、adidas或是converse、fila,不論品牌的背后是華資還是外資,相對于2008-2009年,目前印度市場大部份的運動鞋以及休閑服飾已經不容易找到中國制造的產品,觀察生產卷標,大部份來自越南、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以及印度本地,中國制造已經逐漸淡出印度服裝市場。
然而,國際生產供應煉的轉移是件大事,在新興市場的投資范疇里,所代表的意義很多,制造業的移轉是一個層面,對于實業貸款需求的成長又是一個層面,如果一個生產區在這些商場出現次數越多,這個生產市場未來投資展望就越值得注意;在這次的調研中,我也拜訪了幾個在這邊設廠的幾個外資資方,據他們表示,印度工人的薪資目前大概是中國同樣工人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雖然印度基礎建設缺乏,種姓制度也使得外國企業有難以想象的管理困難,但是薪資低廉加上印度盧比還出現大幅度的貶值,對于制造企業來說,設廠誘因已經大幅增加。
對于這個現象,摩根史坦利印度策略師ridham認為,印度目前人口約占全球的18%,但是制造業的經濟規模只有全球的6%,未來這個比例會出現進一步的改善;對此,目前已經有不少外資大行判斷在2013-2015年,印度的經濟成長增速會超越中國,經過調研,ridham判斷可能性真的不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