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柜仍然不支持驗貨 LV香奈兒等奢侈品打假疑點重重
近來,一些國際知名奢侈品牌在國內掀起一股打假風潮。剛剛過去的7月,僅奢侈品巨頭法國路易威登馬利蒂公司(以下簡稱LV)在南京、合肥兩地就將3家大市場及30多家個體戶告上法庭,每家均索賠50萬元,總金額超過2000萬元。奢侈品大鱷緣何“較真”小商戶?其扎堆打假是出于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考慮,還是另有所圖?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采訪。
集中打假
今年7月初,LV將江蘇省南京市新街口時尚購物街淘淘巷一涉嫌銷售假冒LV產品的攤主告上法庭。近日,該案正式開庭,LV提出70萬元索賠,其中包括50萬元經濟損失賠償及20萬元律師費、交通費。事實上,7月以來,LV在南京、合肥兩地已將3家大市場及30多家個體戶告上了法庭。高調的打假行動讓LV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近期針對中國市場吹響打假號角的并非只有LV。今年6月,Hermes(愛馬仕)在美國曼哈頓起訴中國一家工廠非法復制其商標、仿制其商品,最終贏得了1億美元的賠款,該公司還聲稱中國網絡渠道上售賣的Hermes產品約80%為假貨;今年5月,美國曼哈頓聯邦法院就BurberryLtd.(博柏利)訴中國網站銷售假冒產品及商標侵權案作出判賠1億美元的判決;此前,水晶制造商Swarovski(施華洛世奇)也公開指責京東商城未經授權便銷售該品牌旗下產品。而Coach(蔻馳)公司則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市場成立專職打假部門,在市場上專門尋找假貨并維權。
涉嫌炒作
據了解,LV公司在南京發起的多起打假行動,都是先派人購買假的LV包,之后再狀告經銷商索賠。整個過程中,LV公司均邀請公證人員一同進行。
涉嫌售賣假冒LV包的攤主王某表示,在當初LV公司前來購買假包時,她已轉行經營美甲店,只在有人特意詢問的情況下才將唯一存貨予以出售,且利潤只有數百元,并不算長期侵權。南京淘淘巷管理方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LV公司兩次到商鋪購買假貨屬于“釣魚”式取證,所以LV也負有相關責任。
采訪中,不少消費者對LV的打假目的表示質疑。“像淘淘巷這種時裝批發市場在國內數不勝數,LV如果將打假矛頭對準這些商家,一兩年內根本打不完。”8月1日,北京白領吳小姐對記者說。
而供職編輯劉先生則告訴記者,LV打假的技術含量實在不敢恭維,“據我所知,奢侈品牌打假基本上瞄準的是造假源頭,比如造假工廠或大批發商。可LV現在卻對國內許多不知名的批發零售商城及小商戶下手,這一行為與奢侈品巨頭的地位實在不相匹配。”
與奢侈品牌高調打假的行動相比,專柜不支持驗貨、售后服務態度傲慢的現狀仍未改變。8月3日,記者致電LV、Hermes及Burberry在北京地區的部分直營店及專柜詢問是否可驗貨,均得到了否定的回答。
“目前來看,LV的做法就像在作秀。即便打掉了這些小批發商和零售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還是無法得到有效保障。”8月2日,對外經貿大學奢侈品研究中心周婷博士對記者說,此次LV打假的主要意圖還是警示其他類似商家不要繼續銷售假冒產品,由于其仍不提供專柜驗貨服務,其打假行為自然會備受質疑。
維護形象
多家奢侈品牌今年公布的財報顯示,中國市場利潤下滑趨勢明顯。
Burberry財報稱,今年第一季度亞太地區(以中國為主)銷售增幅從上年同期的67%跌至16%;PRADA(普拉達)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逐步下滑,比最高時期低25%;LV、Tiffany(蒂芙尼)在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也都在下降。
針對當前奢侈品在華銷售現狀,周婷認為,國內宏觀經濟不穩定,再加上今年各種奢侈品假貨泛濫、售后服務差等負面消息的爆出,導致不少消費者做出暫不購買奢侈品的決策,國人對奢侈品牌的忠誠度不再固若金湯。“目前歐洲經濟不斷下滑,奢侈品牌開始加大在中國等新興國家的打假力度,說明這些傲慢的商家已經意識到市場危機,營銷策略也有了一定調整。”8月6日,品牌營銷專家、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授劉林清對記者說,從品牌營銷角度而言,廣告宣傳與市場打假是品牌樹立形象的最主要手段。此前,奢侈品牌樹立形象的手段基本以正面廣告宣傳為主,而對市場上假貨泛濫的狀況態度曖昧,“在歐洲經濟不景氣的環境下,如果放任新興市場假貨橫行,奢侈品牌很可能會腹背受敵,利潤增長及品牌形象會受到嚴重影響”。
能否持續
“無論打假的動機如何,我們都必須肯定奢侈品牌這種行為,從而震懾不法分子。”8月3日,主要從事知識產權業務的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原素雨律師對記者說,商家銷售未經商標授權的商品便屬違法,而商標專用權人應主動站出來對市場進行清理。
據原素雨介紹,目前奢侈品牌打假所選擇的形式主要包括兩種,一為與打假機構或律師事務所合作,以代理的形式將打假業務統包出去,事后對收益進行分成;第二種則是先期支付給合作機構一定費用,雙方合作展開打假行動。“打假的本質對消費者而言還是利好,權利人無論采用哪一種維權方式都無可厚非。”原素雨說。
周婷則認為奢侈品牌的此次集中打假行動涉嫌炒作。她認為,奢侈品牌不應只集中在某段時間內開展打假行動,而是應該持續進行,從而實現有效凈化市場的效果。
奢侈品牌的此次集中打假行動是短期行為還是會持續開展下去?8月3日至8月6日,記者就此多次致電LV公關部負責人談某,但其手機一直無人接聽。其間,記者還致函Burberry,截至記者發稿仍未收到回復。
●延伸閱讀
國人熱衷出國買奢侈品
以購物為目的的出境游項目目前越來越多,在旅游中,歐美各大奢侈品商店已成為中國游客的必經之地,似乎不帶幾件奢侈品回來就不算真正出過國。事實上,絕大部分奢侈品品牌在國內都能買到,為什么中國消費者還要舍近求遠呢?究其原因,國際奢侈品牌長期以來在國內的售價大幅高于國外,這就使得有奢侈品消費需求的中國人不得不轉向國外市場淘貨。
一款香奈兒的手袋TimelessClassicFlap在法國的零售價為3100歐元(合3839美元),在中國內地卻賣到3.7萬元(合5850美元),兩者相差34%。而一款LV的手提包Speedy30在國內售價是人民幣6100元(合964美元),而歐洲的售價僅為500歐元(約619美元),兩者相差36%。同一款產品在不同的地方銷售卻有如此巨大的價差,也難怪中國消費者紛紛涌向海外去購買奢侈品了。
為何奢侈品在中國賣得比國外貴這么多呢?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依紹華認為,各個稅種疊加以及各類費用累加是推高最終售價的根本原因。我國對奢侈品實行較高進口關稅政策,稅率為6.4%-25%。但除關稅外,奢侈品在國內銷售還需要繳納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等,綜合稅負較高,從而導致最終零售價格比進口到岸價格高出2/3以上。以雅詩蘭黛眼霜為例,其到岸價格為175元,進口關稅率為10%,消費稅率為30%,加上進口環節費用,進口完稅價格為274.5元,比到岸價格高了近100元。在國內流通環節中,其還需繳納5%的營業稅、17%的增值稅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稅等,再加上廣告費,其直營店的最終零售價格為540元左右。
面對奢侈品國內外的巨大價差,怎樣降低消費者在國內購買奢侈品的花費呢?依紹華建議,首先要調整奢侈品征稅范圍,適當降低關稅;其次要減少國內征稅環節,實行統一消費稅,免征營業稅,降低各類稅費額度。此外,還應鼓勵國內企業收購國外奢侈品品牌,使其在產品設計方面更多考慮國內需求,減少品牌推廣費用和進口環節各類費用,同時降低預設利潤,使奢侈品零售價格逐漸與國際接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