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單減半很普遍 回龍壩鎮八成紡織企業緣何停產?
今年下半年以來,曾被重慶市政府授予“紡織專業鎮”、占全市布匹總產量50%的沙坪壩區回龍壩鎮,有80%的紡織企業停產或減產。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是原材料價格因素,或者家庭作坊式企業亟須提檔升級……日前,記者趕赴這個距離重慶中心商業區40多公里的小鎮,探尋數百家紡織企業停減產的原因。
訂單減半 八成紡織企業停產
今年9月29日,沙坪壩區回龍壩染廠的工人田保輝接到了該月的第三次放假通知。從9月30日到10月3日,休息4天。
在進入染廠8年的田保輝看來,國慶放假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事。“以往業務忙,廠里一年到頭從不休假。”田保輝告訴記者,以往廠里每個月要加工400多萬米白胚布,100多號工人全都要連軸轉實行三班倒。
但今年春節后,每個月的業務量幾乎只有以前的一半,因此廠里每個月至少放一周的假。
“5日-8日、14日-19日,9月份一共放了十幾天假。”田保輝說,由于工作量劇減,工人的工資也從以前的每月4000元減少到1000多元。
這樣的情況目前在回龍壩是普遍現象。在回龍壩鎮最大的紡織企業揚子江紡織有限公司,該廠從7月起每隔半個月有一半的工人輪休。全廠56臺整經機、22臺漿紗機,只有一半開工。
“以往我們一個月要加工3000萬米棉紗,如今每個月最多能接到1500萬米棉紗的加工業務。”揚子江紡織有限公司老總唐元川說,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鎮上便陸續接到江浙沿海一帶合作伙伴的減單通知,現在各企業訂單大多萎縮了一半以上。
記者采訪當天也看見,大量紡織品企業門戶緊閉,一些電線桿和墻上則張貼著紡織廠廠房轉讓或延長休假日期的告示。在一些尚還開工的紡織廠或漿紗廠,以往堆積如山的庫房如今也有些空蕩。
“回龍壩鎮聚集著645家紡織企業,帶動解決了4萬人就業,支撐了鎮上90%的經濟。”回龍壩鎮經濟發展辦公室主任徐興全憂心忡忡地介紹,但目前80%以上的企業都已經減產或停業,只剩下不到100家還在苦苦硬撐。
無序生長,黃金10年藏下硬傷
對于這個紡織大鎮而言,回龍壩鎮無疑已提前進入“寒冬”,這到底是什么原因?
“表面上看,是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實際上,卻是自身發展的原因。”徐興全介紹,去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蔓延到紡織業,國內紡織企業出口量大減。
來自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1-7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額已經全面逆轉為負增長,其中7月的出口額同比下降了8.1%。
“回龍壩鎮生產的紡織產品,用于出口的僅占總產出的20%左右,但間接受到的影響卻非常嚴重。”徐興全說,隨著外地實力較強的出口型紡織企業轉做內銷,回龍壩鎮紡織企業的內銷訂單受到大量擠壓。
這樣一來,回龍壩鎮紡織業幾十年來無序發展的問題就暴露無遺。
“家家戶戶搞紡織,處處可聞機杼聲”。在唐元川的記憶中,回龍壩鎮的紡織業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末。一間民房、幾臺紡織機,在當時改革開放的浪潮下,回龍壩鎮的紡織廠如星星之火般燎原。
“尤其是2010年前后,哪怕是很小的作坊式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回龍壩紡織協會副會長曾建華回憶,2010年前后是中國紡織業的黃金發展期,隨著出口量的急升,全行業都迎來爆發式發展。
回龍壩的紡織企業,也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100多家劇增到去年的645家。
然而,爆發式發展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回龍壩鎮的紡織業在布局上存在“小、散、亂”的特點。截至去年,回龍壩鎮645家紡織企業中,年產值在500萬元以上的僅272家。
“鎮上共有織機23000余臺,但其中先進的噴氣織機僅108臺,大部分廠房還采用著落后的有梭織機。”徐興全坦言,作為重慶市最大的紡織基地,遍布于回龍壩鎮大街小巷的60%都是家庭作坊式企業,其產品都是中低檔的白胚布。
10年的粗放式發展,導致回龍壩鎮一直處于產業鏈的底端。
成本劣勢,風險大附加值低
落后的生產設備導致產品不具備競爭力,成本劣勢也是回龍壩紡織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據了解,由于重慶不產棉花,回龍壩鎮紡織企業使用的棉花原材料全部來自山東、新疆等棉花產區。
物流費用不僅會攤高一部分成本,更為要命的是,國內棉花價格的持續波動,加大了處于產業鏈下端的回龍壩紡織企業的經營風險。
記者了解到,去年8月棉花價格僅為每噸1.7萬元,兩個月內瘋漲到每噸3.3萬元。今年3月,棉花價格每噸又下降了1.1萬元。
這種“過山車”式的棉花價格,使得聚集在回龍壩的紡織企業,在本是庫存棉花的時間,都按兵不動。
“布匹生產有幾個月的周期,售賣時卻只能按照棉花時下的市價交易。”牛裕紡織有限公司的老板吳春福告訴記者,自己今年1月購買的高價棉花,卻只能按照低價賣出,每生產1噸棉花要虧損2000多元。
“承受不住棉花成本的波動,是很多紡織企業停產的原因之一。”唐元川表示。
回龍壩鎮政府的調查還顯示:與河南等新興的紡織企業相比,回龍壩鎮的紡織企業生產每米布的工資成本高3-5分錢、電費成本每度多5分錢、進出運輸成本每米多2-3分錢。
也就是說,回龍壩每生產1米布,光是生產成本就比外地高出2角錢左右。
期待涅槃 拓寬產業鏈抱團御寒
“大規模停產對回龍壩鎮紡織企業而言,是危機也是機遇。”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回龍壩紡織業最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停產進行提檔升級,告別過去粗放式的生產模式。
占地40余畝的時新織布廠,在3年前就大規模更新了生產設備,并在新疆建立了原材料基地,形成供產銷一條龍。原料成本得以控制,生產效率也提高了30%,如今該廠每月的營業額和以前基本持平。
“回龍壩鎮試點選擇了5家企業,幫助進行融資貸款。”徐興全介紹,鎮政府對于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正盡力幫助解決融資問題,以盡快著手生產設備等要素的提檔升級。
對于規模較小的作坊式紡織企業,鎮政府則建議通過抱團或合并的方式,實現規模化生產。據了解,回龍壩鎮已開始規劃建設專門針對當地紡織企業的工業園,預計3至5年內建成,該工業園可容納至少100家規模以上的紡織企業,并努力拓寬產業鏈,打造出自己的服裝品牌,以提高產業附加值。
屆時工業園將引進知名企業、研發機構形成集聚效應,并通過完善原料、紡織、印染整理、服裝家紡等產業鏈,加快紡織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帶領回龍壩鎮的紡織業走出困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