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價長期倒掛,嚴重削弱我國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棉價長期嚴重倒掛,危及棉農利益,又重創棉紡產品出口;削弱我國紡織業競爭力,又影響國內就業。
近年來,受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及豐產預期影響,國際市場棉花價格持續呈下跌走勢,與國內棉花的價差進一步拉大,嚴重削弱了我國紡織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導致許多中小企業關門停產。有業內人士說,國內外棉價長期嚴重倒掛最終將危及棉農利益,“建議調整我國棉花收儲政策,并對棉農實行直補,保障種棉積極性。”
對當前棉花市場形勢,中國棉花協會會長周聲濤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中,用兩個字高度概括:糾結。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國家以18500元每噸拋售儲備棉,同時又以20400元每噸收儲新棉;二是2011年度入儲313萬噸,但同時又進口544萬噸外棉和100多萬噸棉紗;三是紡織企業限產停產增加,利潤下降,棉農卻認為種棉比較效益不足;四是“有形的手”和“無形的手”,如何在市場配置資源和國家宏觀調控之間有效結合。
“這些糾結,都是在為穩定棉花市場價格,保護棉農利益,采取收購保護政策后產生的。如果沒有收儲政策,棉花價格可能會跌落到很低,棉農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明年的棉花種植面積就會繼續下降。”他感慨而言。
不過,周聲濤也認為“這是前進中的問題”,“雖然紡織業受到一些影響,但沒有傷筋動骨,遇到的困難不是紡織業獨有。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較為嚴峻的背景下,紡織服裝行業不可能獨善其身。因此,無論企業還是政府部門都應該樹立信心,要有戰略思維、全局觀念,要在困難中求發展。”
國內外棉價持續拉大
“國際上棉花價格根據市場供求關系波動,而國內棉花價格是以臨時收儲價和進口配額量為支撐的。”接受本刊記者采訪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說,國內外不同的棉花價格機制是當前國內外棉價差形成的主要原因。
我國從2011年開始實施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并以每噸1.98萬元的價格收儲了310多萬噸棉花,約占當年棉花實際產量720萬噸的43.5%。因此,我國棉價圍繞1.98萬元的臨時收儲價上下波動。
自2011年9月以來,受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及豐產預期影響,國際市場棉花價格持續呈下跌走勢,與國內棉花的價差進一步拉大。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統計,2011年912月,國內外平均棉價差為每噸2410元;而到今年13月,國內外平均棉價差上升為每噸3638元;48月,則進一步拉大到每噸5040元。
“國內外棉價差不斷拉大最直接的后果是導致我國紡織行業國際競爭力下降。”王天凱說,國內外棉價差在每噸2000元以內,我國紡織行業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品種開發進行對沖。而棉價差拉大到每噸4000元甚至更多時,我國紡織行業任何技術進步和人才儲備都顯得蒼白無力。
國內外棉花價格差擴大使我國棉紡產品出口遭受重創。據海關總署統計,2012年14月我國棉制紡織品累計出口金額78億美元,同比減少9.3%,其中,棉紗線、棉制床品、棉制服裝出口數量分別同比減少18%、15%和10%。隨之而來的是棉紡企業經濟效益嚴重下滑。據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的跟蹤調查,棉紡產能占全國1/4的百家重點企業今年14月利潤總額同比減少60%,其中9家行業龍頭企業的利潤總額同比下降57.6%。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